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产品设计

【设计教育】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术-乌铜走银

非常设计师网网友2015-10-26 16:34:44

声明:本文由非常设计师网网友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设计师网:010-85871002
乌桐走银,是一种云南独特的传统铜制工艺,始创于云南石屏,相传是石屏一岳姓铜匠在冶炼紫铜时,不慎将所戴金戒指落入所炼铜中偶然发现的,距今已有近300年历史。它以乌铜为胎,在胎...
  乌桐走银,是一种云南独特的传统铜制工艺,始创于云南石屏,相传是石屏一岳姓铜匠在冶炼紫铜时,不慎将所戴金戒指落入所炼铜中偶然发现的,距今已有近300年历史。它以乌铜为胎,在胎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将纯银(或金)熔化后填入花纹图案的刻痕中,利用高温和化学处理使银(或金)与铜融为一体,是一种极其复杂的传统工艺。用乌桐走银制成的手工艺品在放置一段时间,经过把玩后,底铜会自然变乌黑,透出银纹图案,呈现出黑白分明的效果。
  乌桐走银工艺一般用于制作墨盒、银酒壶、如意、花瓶等精细雅致的小物件,在其上雕以花鸟鱼虫、梅兰竹菊、龙凤鹿鹤等。乌铜是金、银、铜等金属的合金,匠人须同时掌握冶炼合金、雕刻造型、书法绘画、微雕等技艺,从打制造型到錾字刻画再到熔银打磨,可谓经过重重考验,因这项古老的工艺需要繁杂的步骤和精细的手艺,一人一年只能制成十几件精品,而过去的手工艺人只能用铁管子对着火焰用嘴使劲吹气将火焰吹去熔银,就更是费时费力。
  虽然乌铜走银工艺与景泰蓝齐名,并被合称为“金属工艺品双璧”,但是比起北方的景泰蓝工艺的发展,乌铜走银工艺曾一度面临失传的现象。它从云南石屏起源,并一直以一种手工作坊式的传承方式和家族掌握工艺的方式,并不外传,随着它被列入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才逐渐为人们所知,而现在乌铜走银这项古老的工艺则被云南三个大家派别所掌握:官渡金永才大师、晋宁袁昆林大师、保山施甸的杨斌师傅。
  而造成乌铜走银工艺濒临失传的另一原因,则是它是操作的复杂性。乌铜配方是每一个家族内部不外传的秘密,“走银”则考验真功夫,先要用某种物质将银粉调制成糊状,然后,用氧炔焰将“焊药”熔化在刻痕里,当金银开始融化并与乌铜成半合金状态,冷却磨平,用手急擦,使汗液浸渍到走银处,直到铜变乌银更白。在这之中,火候最难掌控,每一件小器具上的一朵花,甚至一只鸟的一片羽毛,都要慢慢的等待融银流过,再用锉子等工具在铜片上反复锉磨,直到铜片磨平泛着红铜的本色。一件乌铜走银工艺品,其工序就要经过合金、冶炼、出坯、雕花、做形、打磨和变色。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给予及时处理。)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