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建筑设计

设计教育:中国古建筑构件之美——柱础

非常设计师网网友2015-07-02 17:28:45

声明:本文由非常设计师网网友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设计师网:010-85871002
柱础是古代建筑构件一种,俗又称磉盘,或柱础石,它是承受屋柱压力的垫基石,凡是木架结构的房屋,可谓柱柱皆有,缺一不可。
  柱础是古代建筑构件一种,俗又称磉盘,或柱础石,它是承受屋柱压力的垫基石,凡是木架结构的房屋,可谓柱柱皆有,缺一不可。古代人为使落地屋柱不使潮湿腐烂,在柱脚上添上一块石墩,就使柱脚与地坪隔离,起到绝对的防潮作用;同时,又加强柱基的承压力。因此,对础石的使用均十分重视。
1973年发行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文物”邮票中有一枚“石雕柱础”,是1966年在山西省大同市石家寨村琅琊王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北魏柱础。 山西国宝:石雕柱础  
  石雕,集合了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而这件石雕柱础为北魏时期太和八年(公元484年)之器物,1966年出土于大同市石家寨村司马金龙墓,现展于博物院“民族熔炉”厅。   整个器物由细砂岩制作,高16.5厘米,上部为鼓状复盆,顶部雕刻着莲花,周围刻有蟠龙和山形;下部为方形的底座,四面雕刻着忍冬(金银花)纹、云状花纹和伎乐舞蹈童子等形象。底座的四角各有一个伎乐童子,皆为立体雕,有的在击鼓,有的在跳舞,形象生动,雕刻精美,是我国一级文物。   其整体造型逼真、手法圆润细腻,纹式流畅洒脱,表示我国的雕刻技术于魏晋时期就已步入成熟阶段。  
  【柱础名称起源】   承柱的础石;柱下的基础。墨子书中记载:「山云蒸,柱础润」。据宋营造法式第三卷所载:「柱础,其名有六,一曰础,二曰礩,三曰舄,四曰踬,五曰磩,六曰磉,今谓之石碇」。而在本省则称之为「柱仔珠」、「石珠」、「柱珠」等。最早的柱子应是直接「种」于地下,但为了防止柱子的移动下沉,便在柱脚的部位置一块大石头,使柱身的承载重量能均匀分布于较大面积上。后来发现埋在地下的木柱容易潮溼腐烂,因此便把石块提升至地面上,可免除柱础的腐蚀或碰损。在柱子底下承受压力的部分叫「础」,而在础与柱子之间常有「踬」的放置,以隔断毛细现象向柱子渗入的溼气,并且能于损坏时随时抽换。但我们一般所通称的「柱础」即包括以上两者。
大雄宝殿柱础石—全国古建寺庙中规格最大的柱础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