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聚焦

远洋“健康建筑 建筑健康”主题论坛,看大咖都说了啥

来源:非常设计师网 阅读:(42596)评论:(0) 收藏:(0)
9月26日,2016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市场主题《绿色健康 智慧生活》论坛在北京中华世纪坛B段地下一层小剧场盛大举行。
  9月26日,由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中关村中安安防产业发展促进会联合主办,北京蓝盾世纪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北京元美传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非常设计师网、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北京达福康承办的2016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市场主题“绿色健康 智慧生活”论坛在北京中华世纪坛B段地下一层小剧场盛大举行。来自智慧城市产业投融机构、地产、建筑设计、安防、消防以及大健康相关领域的领导、专家学者等共聚一堂,火热开聊。
从左至右,著名电视主持人姚长盛;远洋集团设计研究院执行园长窦志;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基建处处长赵奇侠;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磊;WELL LIVING LAB执行总监,Delos实验室总裁Dana Pillai  
  本次论坛下午特设远洋专场,由资深媒体人姚长盛主持,针对时下话题“健康建筑 建筑健康”,大咖们展开了热议。
主持人姚长盛
 
  主持人姚长盛:如果说下面这个论坛就“人居环境和未来更健康的生活、更健康的建筑”来做一番讨论的话,其实也是大家对于更多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更多的一些标准的期待。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即将出场的嘉宾,远洋集团设计研究院执行院长窦志、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基建处处长赵奇侠、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磊、WELL LIVING LAB执行总监、Delos实验室总裁Dana Pillai。
 
  今天在一个标准之下,大家会觉得他们来的都恰逢其时。问大家第一个问题,能不能提一下,现在整个世界在发生什么,国际化的区域上大家看到的标准,和出现新的事情,取得了哪些成绩,让大家更加健康?先从大师开始,您给我们上上课,我们都等着呢。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
 
  庄惟敏:今天很高兴请我来,又结识了我们远洋的李总,还有Delos的Paul Scialla,还有各位专家。刚才也看了前面的演讲。我现在想到了,我们怎么样跟我们的建筑界再重新定义一下什么是建筑,其实大家所熟悉的绿色建筑,包括今天谈的健康建筑,都不是建筑的一个类型。如果说建筑按类型来分的话,可以分为建筑建筑、医疗建筑、文创建筑,甚至于博物馆建筑等等,但是绿色建筑出来之初,有相当一部分认为它是一个类型。我们做一个投标,做一个设计的时候一直认为这是一类设计,在设计院,研究机构也可以把它当成一类来做。像Paul Scialla说的,绿色建筑更多的关注是人工环境和自然的关系,我们一直在说,人类社会建筑发展到现在,2000多年,我们现在人住的最多的是钢筋混凝土,其他的材料来造一个人工环境。很显然,现在要反思的事情,人工环境会不会破坏自然环境,绿色建筑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希望它跟环境友好,希望它给环境越来越少地施加压力。现在提的健康建筑,有另外一个转变,Paul Scialla提的它是为人的,将我们的重点,特别是建筑师,从研究人工环境的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关系,转向了人工环境和人,加上自然,三者之间的联系,这个应该是今天的趋势,这个趋势也对我们提出了很多的挑战。刚刚提到了七个点,还有11个关键技术,包括张总提到了,在执行层面、管理层面以及标准层面,我个人想到了除此之外,还有我们在建筑使用后的评估层面。因为在今年年初国务院颁发的城乡若干意见,重要的民生一定要评估,健康建筑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来,不是一种建筑类型,而是渗透在建筑里面的绿色的血液,所有的健康环境都由这一点来考虑。我们看到了远洋他们的项目,他们的实践,由于刚刚开始,牵扯到后面评估怎么样,消息怎么样,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更多的使用者对他们的使用。
 
  姚长盛:同时还包含了健康。赵老师,您觉得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基建处处长赵奇侠
 
  赵奇侠:因为在医院工作,我觉得我还是在另外一个领域做我的工作。今天感受很深,首先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今年8月1日就正式颁布实施了,在这个过程中也经历了曲折的一个过程。刚才庄院长也说了一下关于绿色。大家对标准,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我就举了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也代表我们现在这个现状,我说中国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正式颁布,就好像中国实行的二胎政策一样,我们国家现在对大规模的建设已经告一段落了,像我这个60后一样,拥护二胎政策,但是享受不到。大家可能也有一些理解,所以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得现状是什么,我们国家对44家医院建筑没有一个被评过,今天远洋提到了健康建筑、建筑健康,其实这个还是很深的,我们的一些理念需要去实施,我们对健康评价标准,在我们原来是办公评价的,把它单独拿出来了。我们原来简单的说四节(音),怎么评,大家没有感受。医院因为是功能为主,我想在座的大家如果去选择一个医院的话,首先选择的是哪一个医院能够治我的病,哪个医院更方便,我就去哪个,更方便的同时,环境可能更温馨,我们说的更绿色的,就是这种选择了。我们关于绿色医院建筑的量化包括它的模型建筑,到目前为止,所以大家很难在一个评价的体系量化评价,这也是我们现在学习国外的标准,拿到中国来,我们去把这个标准作研究、本土化的一个过程。我觉得理念必须是要有的,远洋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尝试,包括今天来参加的医院建筑的,我们的老大哥,我们有一个感受,说一个新的,全新的概念,包括我们作为医院来重点保证人体健康的这么一个公共建筑的这么一个领域,看到了今天在国外有这样的评价体系,我认为在中国应该引起行业的关注。
 
  从我本人来讲,比我们绿色医院配置标准,评价可能更有意义,因为它已经量化了,跟我们的疾病、健康建筑进行非常好的一个数据分析。也就是和我的经济一样,我17年在基本建设行业做基本建设工作,现在17年在医院里做医院建筑,需要我们做一些复合的原件,这样的标准才能落地,我们也参与一些标准,大家编的一致。国外的标准比较新,能够实时关注,能够被大家关注,这不用我去评价,就能够让大家感受到这个能够在中国被我们行业作为参照,作为本土化研究。
 
  第二个层面,我就觉得,因为现在关于健康建筑、养老建筑、医疗建筑,各种各样的,我们说术语名词多了去了,但是都离不开一个健康,真正从健康本身环境来说,大家就需要一个提升。曾经我们在我们医院建筑这个领域,我们都有一个非常让大家接受,能够对医院有一个认可的过程。上世纪,我们住建部,说中国小康,人均8平方,我们医院建筑,九六标准,从那个时候一个床位只给109平方米。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我们都超越了,说明需求、事实高于国家对我们量化的人口。现在北京市人均住宅快达到40个平方了,我们医院设了以后,没有办法,一个是要限高,一个是限容积率,一个还要绿设,还要绿地率,这个建筑,何谈我们7项指标。如果大家去过北京三院的话,我们也是治鼻炎,一个喉炎,一个老虎咬人都可以和三院联系起来。我们不管怎么说,只有22万平方米的这样一个复合体,每天接待7万的医患病人。   说的有点多,代表我们下面的两位老兄,我们医院建筑确实需要开始冷静地做一些,跟国外建筑的对接,我们将来把我们的医院建筑,怎么做得更温馨,这也是一个要关注和发展的方向,我就说到这儿,谢谢大家!  
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磊  
  姚长盛:什么是高策?
 
  张磊:如果想把健康落实的话,首先我感觉应该有一个顶层的设计,从我们这个行业来说,融入到建筑这个行业中去。
 
  姚长盛:中国喜欢谈顶层设计,中国顶层设计是国家战略吗?
 
  张磊:“健康中国”整个的方向,就这个大理念提的是很全面的,而且当时我看规划里面,不仅仅是单单的医疗卫生,包括我们健康的生活,还有健康的产业,全都有设计。我觉得顶层设计怎么能落实,特别是我们建筑这一块,原来对于人本身的关注不是很够。如果能够有这样的政策的落地,再一个刚才我也提到,我们中国如果说做对于建筑的健康,真的是应该有这个民族的自信,我们有中华天人合一的传统,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毕竟我们的建筑形式跟原来不一样了,我们怎么把这些好的东西提炼出来。和我们中国传统的养生之道,健身之道合在一起,因为我们的建筑是一个载体,每个人都得在里面生活。
 
  再一个,我们目前来说,可能回归到原来那样,完全是自然的,或者原来是被动手段来调整,必然有室内的系统,新的技术,怎么样在传统的基础上把新的技术适应,相吻合。主动的现代技术,我们原来有一个说法叫恒温恒湿、恒养,我们怎么去适应,从这几个方面我们要开始做了。
 
  姚长盛:我们掌声谢谢,谢谢张女士。顶层设计如何来落地,而且能找到一个抓手,最后能做成。我特别好奇你怎么理解这个抓手。现在你做的这个标准,跟中国合作的前景到底在哪儿?  
 
WELL LIVING LAB执行总监,Delos实验室总裁Dana Pillai  
  Dana Pillai:对于与中国的合作的前景,我首先是乐观的,我们之前在跟美国的实验室有很多的合作,包括跟中国的合作伙伴,我们之间的交流一直是没有中断。就WELL标准,我们对此是非常自信的,WELL标准不仅可以增强我们人的健康感和幸福感,其实它是对我们的企业或者是建筑使用者来说,还可以有其他的一些益处,比如说可以减少使用者对医疗的使用,减少相关用人单位所设计的一些成本。对于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生活舒适度的提升,这是显而易见的。目前就WELL标准,我们也是征集各方力量,来多元探讨,如何将我们的建筑标准更好地符合人体的幸福感和舒适感,我们在室内建筑中也是安装了感应监测的小装置,来收集数据,将数据与我们的设计理念对比,实现最好的设计标准。
 
  我们这个实验室,我相信推动WELL标准合作,将其改造成在我们进行设计时充分考虑到社区、居民需求,当地的文化情况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这样一种全方位思考和考虑的标准。我们的技术除了经济的可操作性和技术性,其实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所以介于此,我们也是非常严密地把握,在建造的过程中对一些能源的使用情况,比如说水、建材、能源的使用,并且我相信推动今天所谓因素的一些计算和分析考量,我们是能够确保整个依照WELL标准的建筑物,它是可以从多方面和多角度地确保的,人们是可以享受到这种健康和幸福的。我们也期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实验室所取得的一些验证成果,将会实时公布,来惠及我们当地的一些社区和人民。我们与北京的一些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共同做一些建筑标准,来确定我们最终发布的研究成果是有益的。我们欢迎所有人加入我们的队伍。
远洋集团设计研究院执行园长窦志
 
  姚长盛:这个其实远洋也是开了一个头。
 
  窦志:他们的实验室在美国偏北部,是一个很相对偏僻的地方,但是为什么选择那个地方呢?因为那个地方有一个很著名的医疗机构,当时我们去看的时候,一开始也很惊讶,后来看到那个小镇,整个就是一个医院,庞大的医院,世界应该排在前三,很多的名人都去那个地方看病。其中有一个楼可以做实验,为什么靠近美奥,有当地的专家来做指导。
 
  姚长盛:所以这个标准是很难触摸的,很多都差不多。
 
  窦志:说到这儿,有一个小的前序,为什么远洋产品会出现在北京国际设计周,第一个是这次的主题和我们的健康相关的。还有就是,我们的总裁,李明总,实际上是我们设计院的院长,我只是执行院长。当时我们就设计周,我们去参与,他觉得这个题目和我们很契合。第二个,远洋已经接触健康建筑大概有两年多的时间,我作为执行者,大概有一年多的具体的研究,去落地,在这一年多,我最大的感受,健康建筑是一个跨越学科,跨越专业,跨越的幅度特别大,里面有很多东西,感觉作为建筑触摸不到的。这也是我个人专业学研究设计的,在研究过程中,感觉自己不能摸到。今天也是在这个主题论坛上请到了除庄院长,建筑专家以外,医学方面的,包括Paul Scialla是实验室的,他实际上为了配合健康标准去设立实验室,我们请到了国内外的专家。因为这个话题不是我们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专业,或者一个学科能够完成的,希望多专业共同做这件事。没有其他工业设计,相关的宏观设计,我们希望通过参加这个活动去释放一个信号,就是说健康建筑,刚才庄院长说得非常好,它不是一类,而是有一个血液的东西。这次参加设计周,来主办这样一个跨学科的论坛,目的是向社会传递,我们远洋作为健康建筑的先行者,但是一定是社会各方共同合作,共同研究的结果。这是针对此次活动而言的。
 
  另外,刚才说的很多东西触摸不到,这个在我们一年多的研究中,今天现场有很多跟我们是一样的同行,在前期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最开始对于WELL标准的理解,当时一开始这个WELL标准来的是时候是1.0版,美国的标准。首先你对它的理解,刚才李总讲,我们是有一个团队的,我们把它所有的标准和中国的标准大概用了半年的时间,逐一进行吻合性的比照。包括它标准制订的逻辑是什么,它检测的方法是什么,它的数据推导是什么,咱们说PM2.5数值,实际上是有一个推出这个数据的依据,我们当时做一个深入的研究。现在来看,这个标准,它的很多东西和中国是没有太多的差距的,或者换句话说,因为中国很多的标准是引用了美方的标准,只不过WELL的标准确实比中国的某些标准是高的。这是当时我们第一个,就是对于标准的理解。第二个,我们面对的就是这些标准,刚才说七大类,实际再细分,它还有105项,这个标准是以105项得分点,共同评判、检测,你该达到多少。这些点,李总刚才介绍,我们远洋的项目在推,这些项目在落地的时候,105项在建设中、实施中有什么办法、方法,我们经过半年多的研究,也都有了。我们有一个所有评分项的落地措施,都有了。
 
  第三个,怎么理解这些看不到的东西,开始我们觉得这个和我们没有关系。后来健康建筑是跨行业的,只做前面能摸得到的,后面是没有意义的。为什么现在叫健康建筑,后面有个叫建筑健康,健康建筑不是一个单纯的东西,包括精神层面,包括说营养。我们在我们那个展区也见了很多参观的人,也问你这精神怎么讲啊,很简单,我们现在精神上在WELL标准有一些要求,你想去设立图书馆,你要有艺术性的装置,比如说在小区里陈设、摆放,比如说在小区里有没有艺术性,包括我们建筑设计里经常讲,这个设计得好不好看,现在理解对人的精神是有影响的。比如说这个色彩和搭配的舒适程度,你到你的家里,你的装修风格都会对你的心情是有影响的。这些东西在WELL标准里已经有了,客观的时候,WELL标准是在1.0版,我们跟Delos合作,也在研究升级版。同时做中国版,WELL标准和中国没有太多的抵触的地方,基本没有,但确实有一些因为生活的习惯,包括文化的差异是有一些的。这些实际上也都逐一解决了。通过优化的方式,WELL标准的升级,下面执行的情况看,WELL标准在中国实施上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怎么更好地提升,怎么更深地落地,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实施。  
  姚长盛:窦院长,辛苦,另外一种发展阶段拿到中国来,这本身和中国的制订,这事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跨越难度。另外是需要整合资源的,有些人擅长,我们触手可及的事情基本上都擅长,整合看不到的东西,这是很可怕的事情。以后你做的是一件有希望的事情,现在看它一定是非常艰难的,一定是非常辛苦。因为今天时间所限,现在每人一句话,对未来中国的健康建筑和建筑健康,大家提一句话。从Paul Scialla开始。
 
  Dana Pillai:我觉得说到这个对中国未来的这种健康建筑、建筑健康的预期,肯定是有千言万语,我的预期,具体说到WELL标准,或者是作为我们WELL办公室的一员,我认为会见证中国会有越来越多尝试新建筑、新科技、新理念的情况。现在远洋也是在积极地践行新的理念,包括一些弱势群体,WELL标准,会有更多的人受益于健康建筑这种趋势的流行。
 
  张磊:多方合力,把健康运用到建筑当中去,维持人的健康,增进人的健康的这种房子,让每个人真正在里面安居乐业。
 
  赵奇侠:健康建筑需要人来保障,建筑健康是支撑医院保证人民的一个基石,我相信WELL标准在中国为全民健康做出它应有的贡献。
 
  庄惟敏:我希望在健康环境里边创造健康建筑。
 
  窦志:远洋愿意成为中国健康的倡导者,也愿意和各行各业的专家共同合作,为中国的健康建筑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支持,建筑中国健康的日居环境。
 
  姚长盛:谢谢大家精彩的分享,谢谢我们台上的各位专家。
 
  我相信,一天的分享之后,我们从上午一直到现在,这中间的信息量也非常大了,最后的时候,我们还是把今天健康的话题需要提到一个中心词的位置,所有的围绕这个,围绕让未来的生活更加美好,让人的感受更加幸福,这是永远不能去改变的。某种程度上,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的努力,最后汇集的点是在这儿。所以我们在今年北京国际设计周,在这样一个论坛基础之上,去探讨这样一个话题,本身是有希望的。希望我们大家的生活更加美好,哪怕美好一点,也非常的欣喜。谢谢大家!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