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聚焦

圆桌论坛:合作、共赢——绿色生活圈

来源:非常设计师网 阅读:(42019)评论:(0) 收藏:(0)
9月26日,2016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市场主题《绿色健康智慧生活》论坛在北京中华世纪坛B段地下一层小剧场盛大举行。
  9月26日,由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中关村中安安防产业发展促进会联合主办,北京蓝盾世纪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北京元美传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非常设计师网、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北京达福康承办的2016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市场主题《绿色健康智慧生活》论坛在北京中华世纪坛B段地下一层小剧场盛大举行。来自智慧城市产业投融机构、地产、建筑设计、安防、消防以及大健康相关领域的领导、专家学者等共聚一堂,火热开聊。以下是大咖们关于“合作、共赢——绿色生活圈”的诠释与探讨。
(从左到右:中国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绿色建筑设计院院长刘恒;住建部智能化标准委员会专家张宜;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家协会、中共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家协会企业联合会监事长戴焕忠;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伟清;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靳秀凤;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会长王喜太;长平经济论坛秘书长朱长征)
 
  主持人:
 
  在座的来自于各行各业的领导。我想这样一个话题,在我们这样简短的时间里,讲清楚,讲透彻。是不是先请各位嘉宾阐释一下自己对我们今天的设计周,绿色健康、生活主题的一种理解,从我这个位置开始,按顺序来。
 
  刘恒:
 
  非常感谢今天这个机会来参与这样一个活动。今天的主题是绿色健康与智慧生活。实际上跟我们现在做的事,原来是设计院下属的设计单位,现在也是做绿色生态方面的探讨。我们的主题叫做生态、健康、创意,来到会场也特别的欣喜。我觉得现在的社会发展,可以说是飞快的,包括智慧的体系,可能是前所未有的一个发展。我们希望作为设计师出身,作为设计单位,我们会为这个社会的发展提供一个自己的一些帮助。
  张宜:
 
  智慧生活实际上体现为三个,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家庭,智慧城市是一个区域型的,居住群体的这么一个城市,但是智慧家庭更侧重于家庭的一些设计,所以说我们要做到一个完美的智慧生活的这个要求的话,应该把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家庭这三者做一个融合。
  主持人:
 
  刚才张先生提到融合,前面的嘉宾提到整个市场发展的特点和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和挑战。接下来请戴先生跟我们介绍一下,目前我们市场所面临的,我们说到的经济模式从粗放到节约,从单一到包容,结合绿色生活的话,我们现在这样一种市场经济,在建设绿色这样一种智慧城市的理念当中,我们该具备哪些要素,我们需要什么方面的准备?
 
  戴焕忠:
 
  我现在是中关村科技转化中心的重要负责人,我是中关村金融投资委员会的主席,我是中关村有机产业的主席,我是中关村大健康筹备委员会主席,从我这个人来看,我们现在跨界力度是很大的,今天有好几位专家讲,就是跨界的融合,从共享、分享,现在我们天天做这个事情。我们中关村有个叫科技转换中心,那个地方,热度热到120度,每天全国各地的书记、县长都来,就在中关村找高新技术,还有我的周围现在有几十家的投资商来谈我们怎么合作,对高科技进行投资,是这样一种现象 。刚才邱晓华先生讲了,在国家整个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为什么我们那个点表现那么的高热度,这个情况下表示谈到设计的时候,我们整个国家都在设计,我们的企业都在设计,这个就是希望,我们这个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软实力,我们特别听到刘院长讲健康小镇,我现在在自己操作一个项目,就是健康小镇,大概是从宜阳这个角度在讨论,现在有七八个省市跟我们谈,国家卫计委也非常关注。特别我们科技界的朋友来跨界合作,跨界融合。
  主持人:
 
  谢谢戴先生,热度很高。蔡伟清先生,我们昨天在现场也看到了您也在现场,你们企业是怎么理解设计的重要性。
 
  蔡伟清:
 
  我们进入中国这个市场也有30几年了,主要是以开展为,营收差不多有600亿这样的水平,对于松下的公司来说的话,作为整个集团来说,也是面向公司设立一百周年也提出了百年松下,作为我们一个推进各项的事业活动。刚才提到有关设计方面,对于松下一直是以技术的研发、包括产品的制造为主导,设计这个业务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一次有关提出的,包括智慧这样一个生活的概念,松下我们实际上有比较好的相关的技术,改造的一些产品。对我们最重要的一点,现如今按照客户的要求,这次在这个论坛当中提到了,包括刚才戴老师也提到跨界的一些政策,松下所有的事业领域,家用电器、专业环境、元器件,我们想把相关的有关的东西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合力,我们现在对智慧社区、智慧城市,包括智能家具都有一个投入。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可持续发展,这个可持续需要不光里面的节能环保,还有安全、健康,是这样一个概念。可持续发展的构造。因此我们还是希望我们所有的相关的好的系数还有产品,能够跟设计师方面有更好的结合。
 
  主持人:您的意思是说与设计师方面有更好的结合。在时下倡导绿色理念方面,你们在设计方面思路上有什么变化吗?
 
  蔡伟清:
 
  在日本我们做了一个跟合作伙伴打造,离东京一个小时的路程,藤泽市,不光是松下自己的,也跟当地的一些公司一起来合作,共同打造这样一个智慧小区。我们的想法,跟合作伙伴能够更好地合作,开展相关的智慧小区,智能家具,这样一些业务的推进。
  主持人:
 
  靳女士,您是在安防行业工作多年,作为安防产业的发展,我们之前很多介绍也都提到,现在安防产业也在倡导绿色理念。对于设计方面的一些需求,安防产业在我们现在时代的发展上又有一些什么需求?
 
  靳秀凤:
 
  我们昨天也是亲自体会到了获得设计大奖的收获的喜悦。没来参加这次活动之前,我们知道有这样一个设计周的项目,我们对它并不了解,这次非常感谢张莹主办方,让我们非常近距离来了解设计周。北京设计周已经有五年的,大的文化项目运作中,这样我们背后的设计市场分主题的定位,乃至于这个主题上讲到了绿色健康与智慧生活,一直去努力地去理解它的这样一种概念和它的核心价值。今天非常感谢主办方。我们这个分会场论坛这个平台,本身就是一个跨界融合,大家相互交流的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在这个平台当中让我们进一步地去理解设计,在没有这个平台之前我们对设计想的是狭隘的,但是在今天以上几位领导的发言当中,在设计上,尤其当我们实现一个绿色健康、智慧生活,很重要,我们国家非常注重的顶层设计。这个顶层设计对我们各个行业跨界整合当中,不仅是基础标准,更多的是一种体系建立,和一种规则制订,一种规划的引导,这种上面的顶层设计对各个行业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少走很多弯路。而且是很多的行业不同视角当中大家都渴望的。不仅仅是过去单一的设计,更重要是推进建设发展的一个顶层设计,这是对我们这样一个理解。
 
  第二个,从设计市场的角度,让我们设计的文化和我们各个行业,和我们更诠释的角度,如何能够建立这样的,我们今天主题的市场,在这个市场当中,站在安防行业的角度来说,我认为有五个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应该是我们,我们安防行业是一个小行业,也是走过30多年的传统行业,我们传统行业,大家感觉到到以视频技术为现在更现代的,我们现代的这种技术,如何走向为绿色健康、智慧生活,用更先进的理念做一种延伸服务,这里面我们要恪守我们更强势的东西。把本身的专业领域的东西做得更好,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这次也是在慧聪,杭州的论坛上讲到的创新,讲得非常好。
 
  第二个点就是洗脑,过去安防行业是在政府公权下,它对我们安防建设的推动与需求,更多的大家形成了在安全这样一个刚性需求下的一种建设活动。尤其现在的主题,我们要面对消费端,面向为百姓服务,面向很多行业的整合,我们过去传统的边界已经越来越模糊了,我们理念上要转型。
 
  第三个角度就是融合,这个平台大家都在探讨交流融合。
 
  第四个就是创新,我们怎么能够在技术创新、商业创新、管理创新整个的应用创新,我们要摸索出走出来的商业模式。
 
  第五个就是价值,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链,这个价值链,通过这个平台,如果政府的顶层设计上,使我们更多的大家共同形成合力,如何整合,变成以用户为中心的全价值链。这五个要素是我们在当今时代大家不断思考和摸索的。
  主持人:
 
  创新与整合不能说是新的理念,但是是新的尝试,真正提出以后,要实现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今天在座的七位都是跨行业,我们要整合在一起的,今天要真正地把大家的思想和观念整合在一个轨道上还需要一个智慧的设计。刚才国家康复辅具中心的王喜太主任,到了现在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以后,对生活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是不是有主动的一种设计的想法。作为行业来讲,怎么实现作为消费者主动设计和参与设计的这样一种想法。
 
  王喜太:
 
  非常感谢有机会参加今天的论坛,这个论坛主要是设计周,在设计周谈绿色健康,我认为非常有意义,也非常有必要。因为它关系到现在大家最关心的健康问题和养老问题,用新的词语就是智慧,何为智慧,这个智慧首先就是要把大家和国外和学者和实践中获得的这些经验融合起来,那么这就叫智慧城市。还有一条硬要求,就是要适应,适应大家,我想就今天我的一些想法跟大家探讨一下。
 
  首先说健康问题,可以说“十二五”,大家出台了很多政策,还有养老,目前看,养老也好,政府也好,没有一个可复制的,健康的产业也好,一个形象也好,包括养老,投入了很多的资金。但是是不是就是我们所需要的,我想谈一谈我个人研究的一些看法。首先说健康的问题,实际上健康问题,应该有三个阶段必须要把握好。第一个阶段,就是预防,第二个疾病,第三个康复,这个是非常专业的。我们现在国家的健康,一说健康,就仅仅停留在现行的这种医,特别是我们的三甲医院,越建越多。就我们这种结构怎么能谈得上健康呢?我认为还缺少两个观念,第一个观念就是预防医学。过去我们的老祖宗留下很多经验,一定要把关口卡在前面,不是说我感觉不舒服了,我再去看医院。这个阶段有的人基本上要看到死期,有的人医院的门都进不去,比如说心脑血管,你感觉到不舒服,再进去,这就是健康的观念。
 
  再有就是康复,主要侧重于对功能恢复过程采取康复,我们现在都把它错位和融合,错位的有两点,一个错位,对于预防医疗,大家主动侧重于体检,其实体检并不是完全的预防。因为体检用的设备是检查疾病的设备,而指标来参考的指标也是疾病的指标,等到你体检的结果和医院查的是一样,同样是疾病,这个过程没有捕捉到预防的过程。什么是预防呢?预防就是对健康的评估,什么是评估呢?我想举一个例子给大家展开,我们现在汽车的保有量有多少呢?这个汽车的4S店如果不引进中国,我们现在的道路可能会更拥挤,因为都是出了问题,占了路,你才去修,这行吗?为什么建4S店,就是你要跑到5000公里,你必须返回到4S店要做31项定准的电脑测试,然后再跟缓,31项就是评估,评估你哪一块可能有问题,早期就预防。这一块在我们国家是一个缺项,大家完全依靠疾病的,一定转变这个观念。这个预防和研究应该侧重于物理的方法,比如说我们的中医,上医治胃病,他的理论就是老祖宗的中医,望闻问切,这四个医学的概念。深化来看你的疾病是精准,这个预防,国外有两个趋势,一个是靠相互之间的组织,国外有些设备是靠六个电击,这个用大数据来分析,健康与疾病的方式。还有一种靠波,这个光谱,就是频谱,为什么说频谱,因为物理特性都可以用频谱来标识。再定一个固定的载波发出去再送回来,跟大数据对接,消除了大数据的短板效率。这个必须改变。
 
  更重要的是前面,不是说胆囊炎有病,比如肿瘤,发现有问题,感觉到就可能判死刑。第三个,中医医疗就是疾病医疗,后医疗就是康复,解决障碍。
 
  刚才戴先生讲的很好,现在政府也投入,国家也投入很多资金,都说医养结合是国家的必经之路,医养结合一定不是三甲医院的结合,医养结合重视两头,前面预防医疗和康复医疗,淡化中间的疾病医疗,因为疾病医疗,你建一个医院是需要养人,需要成本。再一个三甲医院。在疾病医院这一块,什么病,判断靠人家,我靠你就够了,要找到它的弱势和强势的地方。还有康复医疗,主要是功能,老年人最主要是功能,靠什么,靠辅具,智能家具,怎么样替代、弥补、补偿它功能短缺,那么就必须要体现在智能的居家设计上。这个,刚才这位讲的也很好,它是一个融合体,必须要适应的。
 
  养老同时又有三个阶段,一种就是健康的阶段,第二就是非健康的阶段,第三种是失能的阶段,一个养老机构的设计更是,等同于一个产品在流水线上,你走到哪个环节,你要能给它提供那个环节的精准服务。我讲的这些必须要体现在你充分的研究,不是靠你资金强大,不是靠你体量强大。我们的老年人,尤其现阶段的老年人,这个阶段,我也进入老年人,又是智慧,又是文化程度,又是一种有想法的老年人,他是一种主动养老,不是我们过去说的被动养老。其实我也是来自于民政部,民政部的35号文已经告诉社会了,一种就是要适应被动养老,被动养老,政府兜底,政府举办的,你说你的条件不具备,一旦有饭吃,主动式养老,那不是,你要尽可能地享有生命,它是一个方方面面,必须要完备。保障就是健康,我们必须要有这个概念,我认为我们国家在这一块,真正做研究的确实少。因为我们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口号只是解决温饱,这个养老问题和健康问题是突发的,爆发性,人人都讲养老问题都是数字化、需求化,怎么落地,这个是技术,一定是技术很深沉,就是要有不同阶段,不同的服务给提供,才可以,一定不是健康,也不是单纯的我靠设计师设计,特别提到要融合,要提出设计的需求,要对它的全过程有一个融合。
 
  由于时间关系,我不再讲了,在座的感兴趣的,跟我联系,我愿意跟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想法。
 
  主持人:
 
  仅靠这一点时间的融合,还是不够的。您刚才提到的一些状态,我的理解,好像我们现在的设计其实更多的要超前于我们的消费需求,是这样吗?
 
  王喜太:
 
  既要超前,有得要适应当前的。比如老年人的居家的,方方面面的辅具,比如说老年人关节有问题,他要烧饭,他要挂衣服,尽可能减少他站立和坐卧的这个次数,尽量在家具上想办法,在轮椅上想办法,适应这些产品和你是不是开始就设计,而不是说我需要我再改造。比如说就一个马桶,很多的,解决障碍的。这些要体现出来。
 
  主持人:
 
  现在并不是我们的设计没到位。
 
  王喜太:
 
  我们也有产品,可能设计方面跟产品方对接不太通畅,信息不是太畅通,沟通的少。
  主持人:
 
  朱先生,刚才这几位可以从各行各业讲了设计这块的需求。从经济市场的角度来讲,谈到融合,谈到绿色发展,我们怎么样把设计结合到与现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能够结合起来,更有利与现在的发展,您是怎么思考的?
 
  朱长征:
 
  刚才邱博士也谈到了一点对当前经济的认识,无非是路径的选择,一种是像我们当前的房地产,经济增速下滑,固定资产这种大批的机械弹出来了,这是一种路径。另外一种就是说新经济、新的动力能不能产生,能不能形成强劲的动力,这个是多数学者对前一种模式肯定是持否定的态度,因为我们已经跨过了原来的阶段。后面一种就是鼓励创新、创业,这个也牵扯到机制方面的问题,如果说我们的机制和制度能够鼓励独创,鼓励个性自由,鼓励大家不停地有奇思妙想,想象迸发出来,这样我们的新经济,新动力逐渐上来了。多数人实际上对后一种模式还是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回到刚才各位嘉宾说的设计也好,绿色建筑、生活也好,实际上我们解决了原来很多的老百姓也好,社区也好,建筑也好,解决了原来的很多痛点,这个背后,我们其他的也应该参与进来,包括金融机构。你们设计产品,你们提供服务,包括建筑方面的,金融家来提供,让他这个项目,他这个产品,财政可持续、盈利能够达到规模效应,这个就需要各个方面合力。
 
  主持人:
 
  作为当下市场的一种状态,从经济这个层面去思考,这种整合、融合和绿色健康生活怎么样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朱长征:
 
  不管说五个发展理念也好,这个说得比较顶层一些。或者是过去一年多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好,这个里面最关键的是这个要素方面要充分地联动,如果说在机制上面,我们能够鼓励自由流动,人员、资金,这些层面流动,企业的层面,实际上会有很多的解决办法。这一点,这么多年,市场经济的改革,实质上是企业家的精神,企业的这种模式,企业家精神在后面起到更大的作用。并不是说政府制订的这个政策是多么的详细,最后肯定是企业家能够满足社区、居民各方面的需求,为这一点我还是很相信的。只不过在模式上面,也许是成功者的模式对我们后来者是一种陷井(音),我们可能要不停地创造模式。
  主持人:
 
  基本上转了一圈了。作为绿色建筑设计院的院长,今天整个上午的论坛当中,围绕建筑也非常的多。似乎绿色健康生活,里面建筑占据我们大半的一些理念了。作为建筑行业来讲的话,您觉得现在在建筑设计上面是不是也会有设计理念方面的更新和转变?
 
  刘恒:
 
  那时候大概是从2006年开始,我们就做建筑节能,实际上有大量的机械工程师,围绕能耗文化、新能源文化做研究和探讨,逐渐把绿色概念出现了,开始绿色发展。发展到一个过程以后,这个不光是一个机电的问题,不光是能耗转换的问题,实际上是设计建筑根本的问题,很快整合资源,本身我也是建筑师出身,参与到里面,好多结构一块来参与,成立了建筑研究院,这是转型的方式,也是社会的转型。现在逐渐在变化,大概是在2014年、2015年,2013年左右这个绿色的概念炒得非常热,我们对绿色概念正面也好、负面也好,天天建筑师说绿色,我们反过来说设计,大家认识到绿色的问题。前两年关于绿色又冷了点,大家发现发展是不是遇到瓶颈,今年又有重大的改变,今年开始中央经济会议把绿色提到价值观,原来适应经济,现在适应绿色经济,是一个价值体现的方式。现在围绕着设计来做文章,这个时候我说的生态也好、健康也好,创意是设计,设计周所表达的最重要的初衷。还有一个智慧体系,在这中间做了很多的尝试,现在有了很多的变化和发展,上下游穿接的问题,往上是和政策结合,往下是和工程结合,跟产品结合,以这样一个全产业链的方向来延展。全行业有一个著名的词,叫全产业链设计,是一个再生资源和现有环境的真正融合,融合在一起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绿色建筑。
 
  我现在说关于落地的一些问题,现在在整个绿色推广过程当中,大家唱了很多高度,在落地上遇到了一些困难,在政策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我们跟政府结合的时候做了很大的策划,最后一问到底你想做什么,他们说不清楚,他们反过来问我们,你们能不能帮我们说说什么是绿色,我们在讲几个大的层面,一个大的层面是规划层面,现在我觉得我们说生态,说绿色,不同于传统的规划,传统的分规划块,现在生态型的社会,第一要做整个生态系统的构造和营造,整个生态水平的一个搭建。包括能源,包括交通系统,包括绿色景观系统从大的板块来构建这样的方式,才形成规划的领域。
 
  刚才说了发展观,在单体层面,我们提倡的,做绿色建筑也好,跟绿色系统一一对应,是点点滴滴的发展,传统的思想,天人合一的,提倡以人为本,实际上有多健康体系、绿色体系也能体现出来。我们希望绿色构成全产业链这样的一个发展,这是我的一些见解,时间有限不展开说了。
 
  主持人:
 
  从您这个说法,建筑行业不单单是我们过去理解的是一栋房子的概念了,要涉及到行业方方面面的整合。
 
  刘恒:
 
  确实是这样,设计市场也在变化,我们以前做过很多大型建筑,包括还有类似于居住建筑,还有大型的国家级的公共建筑,现在设计层转变了,更多的是关注人的活动,人的行为,包括和自然环境的融合。我们做体育建筑,做体育公园的方式,我们关注养老,和健康产业的结合,我们跟养老协会,养老机构做这些事情。我们做这些改造,提出这样的概念,更多的要结合到很多细枝末节的,跟工程的结合,甚至政策层面,几证不全的情况下把这个东西整合起来,我们希望设计师、建筑师围绕各个方面的资源来进行拓展、发展,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主持人:
 
  非常好,你提到这个问题,我想作为我们住建部的张院长,怎么去理解这个绿色?
 
  张宜:
 
  智慧生活是一个智慧家庭,我们讲在设计,设计涉及到三方面,一个是产品设计,一个是工程设计,一个是顶层设计,这三种设计的整合、融合是很重要的。我也想讲讲目前大家阐述的智能家具,智能家具为家庭的智能化做一个最落地的设计,这个设计从目前来说,大家有几点体会,这个设计首先要了解刚需是什么,你的设计如果不满足需要的话,你的设计是不落地的。第二,从智能家具设计,要了解硬状设计和软状设计,这两个是什么概念,硬状设计是要和建筑紧密地相结合。建一栋楼,建一个小空间的时候,如何从基础设施上去满足智慧生活的需求,它和建筑是紧密联合的。第二个软状设计,是需要厂商的产品、功能机构,功能加应用,更多的是从智能的架构上,从用户的需求上做一个整体方案的设计。只有把硬状设计和软状设计结合的时候,才能够给老百姓提供一个最切切实实的智慧生活。
 
  主持人:
 
  上午的时间非常紧凑,通过这样一个圆桌,也希望把我们各行各业的想法汇集到一起,在今后发展过程当中利用到,互相借鉴。最后请朱院长为我们总结一下,未来的发展将会是什么样的一种发展途径?
 
  朱长征:
 
  最近几年,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各个国家都在反省,提出来的口号是适应结构性改革也好,或者是做一些模式转换也好。这样的话更加强调到绿色也好,节能也好,创新创意也好,这些概念,实际上它应该是成为我们产品或者说服务,或者说我们的社区建筑这些载体里面的,应该说是一个基本的元素,基本的含量,不是说我一定要增加它的绿植就变成绿色了,它是一种隐含的元素,不是说外在的,在这个阶段它会成为企业家一种自主的行动,自主的行为,把我们应该提升质量,提升效益产品的服务,提供给大家,这个我觉得才是一个新常态。
 
  主持人:
 
  好了,感谢朱先生。非常感谢各位专家来到我们圆桌,大家发表了各自精彩的论述,提出了自己对绿色健康理念的一种理解。在今后的论坛时间里,大家有这种思想的交流,也希望为我们经济的发展和我们现在这种市场发展引领一种思考模式。具体的,我们说到绿色健康生活,最后还是要落实到环境、生活、家庭和我们人的生活。最终还是要靠智慧的设计和设计市场的一种繁荣和丰富,来改善我们人居环境,达到我们绿色健康和智慧生活的目的。好的,再次感谢各位嘉宾和各位领导的光临。谢谢大家!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