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建筑设计

公共微中心设计之“空中花园”

来源:非常设计师网 阅读:(19452)评论:(0) 收藏:(0)
盒子的运用使一些封闭和平台空间出现,而复杂有趣的交通搭接使整个图书馆变成一个“可观,可赏,可游,可用”的花园图书馆。
  《空中花园》  学生:谢晴  指导老师:刘文豹  2016年元月
 
  本次设计是一个社区的公共微中心。我采用大量透明与半透明材质的运用使屋顶花园呈现出漂浮之感,故名“空中花园”。整个体量由一个大体量嵌套一些大小不一的盒子组成。盒子本身就作为功能区存在,而盒子的空隙可作为交通展览区域。整个一层空间是个连续的交流空间,而图书功能区整个被抬升到二层。盒子的运用使一些封闭和平台空间出现,而复杂有趣的交通搭接使整个图书馆变成一个“可观,可赏,可游,可用”的花园图书馆。
 
  一、基地选址
  基地位于北京市草场地艺术区原社区医院所在地。草场地艺术区是北京著名的艺术家聚集地,因其地理优势及房租金优势,吸引了大批艺术家聚集,一方面,整齐规则的建筑群建立,而另一方面加剧违章乱建的现象,使整个艺术区的建筑形式和风格呈现出一种混乱的状态。然而居住地的相融并未使居住的艺术家,务工租住者和当地居民等产生部分交流,一定程度的对立使公共社区微中心成为一种需要。而且此地缺少适宜儿童活动和居民集会的场所,,以及庭院封闭使绿化在该区域呈现出一种缺乏状态。而该公共微中心的设计更是为了缓和这种对立矛盾以求将图书功能与社区中心更好地结合来更大程度的便利居民。
 
  二、设计初衷
 
  基于对基地的初步分析,基地缺少绿化,如何将图书功能与绿化相结合成为问题之一。其二,占地近3000的大体量经过怎样处理方式能与基地相符。其三,功能区需要怎样的排布才能使差异大两大类人群在同一空间并使用这个空间。
 
  三、方案推敲过程
  从最初的建筑红线的划定和街区的划分,最初考虑的体量是一个完整的方体,在它的基础上进行切割,出现了一些独立构成的小型体块。将图书功能与交流休闲等其他功能区分,于是将切割的部分体块抬升,使其中出现空间错位和变化。考虑到体块联系和气候问题,则出现了一些交通桥梁的搭接和整个外框(大量的开门使室内街区化)。整个方案的最后呈现出来的状态是一个方形的透明的体中间嵌套了一些轻质体块,在体中存在高低错位和大小差异,使其成为一个空间自由流动的社区综合体。
 
  四、方案表达
效果图-夜景
一.二层平面图
剖面图
站在二层花园平台的视觉效果
入口处视觉效果
西侧入口处效果
 
  五、模型表达
  六、课程体会
 
  在此次小型公共空间的设计课题中,第一是较之前的小面积的建筑设计,对于尺度方面的把握提出更高要求。且设计的方向在功能使用及建筑形式等方面都要求了更大的突破。在处理体块时,它的空间占用情况,体量,包括视线遮挡,形状及材质等各个方面都要细致考虑,对于多体量的设计,更要多考虑体量间的关系及整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方案过程中,一直在用模型推敲的方式在不断改进方案,在模型上讨论和直接修改,使模型成为过程工具而不仅仅是最终方案表达的工具。
 
  设计的方向和侧重点有很多种,而建筑设计最初的就是需要用一句话阐述清楚,你在做什么?在设计中我一直力求将花园与图书馆结合,并力求建筑的状态是轻盈的半透明的。在最终表达上有一定欠缺,但是依旧感觉收货颇丰,感谢老师的辅导!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