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建筑设计

折阅馆——从折纸之中发现多样的空间

来源:非常设计师网 阅读:(26682)评论:(0) 收藏:(0)
本次设计从四个角度出发,一是场地交通因素,二是城市肌理因素,三是创造城市公共空间,四是面对草场地不同人群所产生的对空间性质的多样需求。
  《折阅馆》  学生:唐琦玮  指导教师:刘文豹  2016年元月
 
  一、方案概述
 
  本次设计从四个角度出发,一是场地交通因素(他们决定了建筑的主次入口和主要流线)二是城市肌理因素,(由于靠近灰院,独特的建筑肌理应当在建筑上看到缩影)三是创造城市公共空间(他决定了建筑绿地与广场的存在)四是面对草场地不同人群所产生的对空间性质的多样需求(包括动静空间,公私空间,大小空间等等)。
 
  从以上四种因素出发,我先将基地网格化,使其符合前面提到的交通问题,肌理问题,公共空间问题,然后再用“折”纸的概念,将标准化的建筑网络这张纸进行适当的干预与破坏,也就是“折”,从而满足空间多样的问题,逐渐形成了基本的空间布局。
 
  然后将“折纸概念”向内部空间的延伸。其中包括两点:一是从折纸的纸团中发现空间特点从而应用在建筑内部的空间上,(主要是体现在大小错落,视线交织的空间层面上)二是将折纸的结构特点结合到建筑内部的空间结构上,结合折纸的连续与翻转两大特点,建筑的顶板、墙板,地板三者连续,并且自由翻折,创造“折纸”般的结构特点,让折纸空间充分渗透入建筑内部。
 
  二、基地选址
  基地位于北京草场地,北京崔各庄乡南部,处于机场辅路与五环交汇处。
 
  三、场地分析
  通过场地调研我对于基地周边状况总结出以下问题:
 
  ①以基地北的街道为分界线,社区南北差异大
 
  ②社区艺术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与社区居民脱节
 
  ③城市秩序复杂混乱,摊位问题与停车问题凸显
 
  ④缺乏高质量的公共基础设施,居民生活质量低
 
  ⑤社区居民严重拥挤,绿化程度低,同时缺乏必要的公共空间,以及公民活动场所
 
  ⑥建筑造型单一,缺乏社区形象代表。
 
  四、概念:发现折纸空间
 
  初步探索:从简单的折纸空间中归纳空间类型
  深入探索:从复杂的随机折纸中发现大小不一,内外联通的空间
  五、场地:发现场地问题
  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社区居民对建筑空间需求
 
  ②艺术家对建筑空间的需求
 
  ③城市公共空间的提供
 
  ④城市绿地的营造
 
  ⑤以及周边社区交通
 
  ⑥社区建筑肌理的反馈
 
  六、建筑生成:将折纸概念结合场地问题
 
  ①在建筑的平面生成上,首先将交通,公共空间,艺术区建筑肌理进行结合,在场地上生成可量化的网络,然后根据空间多样化的需求引入折纸的平面形态,与结构形态,在现有的标准网络中进行适当地干扰,从而形成新的空间与造型,满足更多个性化的需要,同时更好地结合场地状况。
  ②根据场地塑造并调整“折纸”形态
  ③根据功能及空间需求,生成平面
  七、建筑深化:折入建筑内部
 
  创造连续结构与多样空间
  创造依靠内外结构翻转而形成的内外融合空间
  八、建筑总平面
  九、建筑平面图
 
  建筑首层平面主要包含老人阅读室,儿童阅读室,咨询台,咖啡室,办公室,室外庭院
  建筑二层平面主要包括专业书籍阅读区(包括艺术阅读区,文学阅读区)
  建筑地下平面包括地下庭院,报纸期刊阅览区与艺术品展览区
  十、建筑剖面图
 
  通过剖面图可以反映出内外空间的渗透,以及多样化空间的提供(大小空间,公私空间),以及阅读时视线的交错以及景色的融入
  楼梯与高差“折”出纸团里流动丰富的空间
 
  十一、建筑效果图
 
  折阅馆夜景
  折阅馆内景,咖啡厅
  折阅馆内景,次入口厅
  十二、模型照片
 
  北立面,体现折线的外部造型
  从主入口望去,建筑内外双向折出多种空间
  从南面向建筑内部望去,建筑与自然构成层峦叠嶂的层次,形成层层折叠的空间意向
  外部景观与折线形建筑构成多重参差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