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镇规划 > 城市人文

上海:小渔村嬗变大都市的“文化密码”

非常设计师网网友2014-09-02 15:10:03

声明:本文由非常设计师网网友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设计师网:010-85871002
历史文脉,是城市之魂。上海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何时?海派文化如何成型?上海史学家通过挖掘、梳理上海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绘就了一幅纵横六千年的上海“文化地图”。
    由中央文史研究馆组织、上海文史馆力邀各方专家合作撰写的学术著作《中国地域文化通览·上海卷》由中华书局出版。

    历史文脉,是城市之魂。上海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何时?海派文化如何成型?上海史学家通过挖掘、梳理上海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绘就了一幅纵横六千年的上海“文化地图”。

    “通览·上海卷”组委会主任、上海市副市长赵雯说,中央文史馆牵头编撰《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打造出了立意高远、内容翔实、史论结合、特色鲜明的“传世精品”。“通览·上海卷”图文并茂、可读性强,严谨规范、内容全面,兼容并蓄、特色鲜明,充分展示了上海独具魅力的地域文化。

    盘点各地“文化家底”

    史学界人士指出,《中国地域文化通览》的出版,是我国地域文化的一次全面检阅,是各省、市、自治区对自己文化家底的倾力大盘点。

    “通览·上海卷”由十多位上海史专家历时五年撰写而成,全书共计50万多字,绪论写“上海文化的历史源流和特点”,上下编的主题分别为“上海文化的发展历程”和“上海文化:近代中国都市文化的先行者”。

    根据“通览”,先秦至五代是上海文化孕育期,宋元时期为上海文化萌生期,明代至清中叶是上海文化发展期,清末民初是上海文化绽放期。

    古代上海原本被认为只是东海小渔村,但“通览·上海卷”挖掘出了诸多亮点,利用近年来的考古成果,将上海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提早到了六千年以前。

    史学界人士指出,尽管此前已有《上海通史》《上海文化通史》,但《中国地域文化通览·上海卷》避免重复,在材料发掘和观点创新上下功夫,写出了上海文化的特质色彩。

    “江南文化”碰撞“西方文明”

    上海文化何时、如何发轫?“通览”指出,上海文化作为中国地域文化谱系中具备独立品格的一支,从近代开始发轫,它此前基本从属于吴越文化和江南文化。

    学者认为,上海所属的江南文化,至明清时期,已经完成了从吴越先民的“好剑”“轻死”到江南民风“尚文”“竞奢”的历史嬗变。

    此前,晋室南迁与宋王朝南渡,带来了中原文化的洗礼,把北方氏族好清谈、喜文学的风气带到了江南地区,尤其宋王朝崇尚文学,加之宋以后江南地区经济繁荣、城市兴盛、社会安定,为“尚文”传统扎根于江南提供了土壤温床。

    学者指出,上海文化既有“尚文”“竞奢”的母体基因,又在开埠之后对蜂拥而至的西方文明持有一种惊羡、欢迎和乐享其成的实用主义态度。两者碰撞形成了今天的上海文化。

    “趋时求新、中西交融、商业意识和市民趣味这四个方面,可说是上海文化的具体特点。”上海文史馆馆长、本书主编之一沈祖炜说。

    “小渔村”嬗变“国际大都市”

    “为何上海在开埠数十年里,迅速超越周边富庶的苏杭,从”小渔村“变为远东第一国际大都市?而拥有两千多年对外通商历史的广州,彼时的现代化程度尚不及上海?”对于这一上海文化之谜,该书给出了解答。

    “上海之所以得以在‘五口通商’中脱颖而出,领先一步,上海的文化环境和上海人的文化心理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而这也促成了上海文化作为近代中国都市文化先行者和引领者的历史定位。”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上海文史馆馆员邹逸麟认为,上海从宋代就对外开放,明清以来成为市民文化发达地区,开埠后又结合外国文化,形成了中国最为现代的城市。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上海卷》编撰者认为,上海文化是“近代中国都市文化先行者和引领者”。事实上,上海文化的所有特点,都和中国城市的近代化相关联,是中国近代都市文化的集中反映和典型体现。

    宋元时期,上海文化萌生。明清时期,上海作为松江辖县,已发育成一座繁华的港口城市,初步显示出“五方杂处、海纳百川”的城市禀性。而文化亦随之蓬勃,归有光等文坛名匠、“云间书法”“海上画派”风流荟萃,地方戏曲、顾绣、嘉定竹刻等手工艺异彩纷呈。到了近现代,开埠和西方文明的冲击,西方人文社会思想的输入,上海逐步成为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潮发源地。欧风美雨扑面而来,更使上海成为各种异质文化交织的城市。上海不仅成为当时全国的经济中心,也是名副其实的文化中心。

    有学者指出,“通览·上海卷”对上海文化基因的发现,对今后上海城市发展战略有很大启示作用。但上海是一个特殊城市,很多现象还在文化历史研究之外,依然有待深掘。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