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聚焦

设计面面观:中日韩建筑师谈建筑那些事

非常设计师网网友2014-09-02 15:40:06

声明:本文由非常设计师网网友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设计师网:010-85871002
文化是一个国家区别于他国的核心,而建筑则是最明显的标识。同为亚洲国家,日本和韩国的建筑和建筑师又有哪些特点?在日本和韩国的城市建设中,又有哪些值得借鉴和理应避免的东西需要我们去注意呢?本期《设计面面观》请到了任亚鹏、前田聪志和柳承甫三位老师来畅谈中日韩三国的建筑那些事。
  文化是一个国家区别于他国的核心,而建筑则是最明显的标识。同为亚洲国家,日本和韩国的建筑和建筑师又有哪些特点?在日本和韩国的城市建设中,又有哪些值得借鉴和理应避免的东西需要我们去注意呢?本期《设计面面观》请到了任亚鹏、前田聪志和柳承甫三位老师来畅谈中日韩三国的建筑那些事。
图片中从左至右依次为:柳承甫、前田聪志、任亚鹏
  我们应该更多的思考在历史建筑上进行适应现代生活的改进,尽量多的去完善。保护和发展相结合的辩证观点对于保护古建筑来说应该是个好的途径。
——独立设计师、策展人   任亚鹏
  在日本,建筑师通常是一个综合型的角色,一个建筑师的成才期在十到十五年左右。一个项目,从方案到监工,是由建筑师全权负责的,这是一个综合型的工作。
——PLaT architects(北京普拉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合伙人   前田聪志
  历史传承下来的建筑应该是宝贵的,不应该大肆拆旧建新。经济是在发展的,但是我们在文化传统和哲学方面应该说是退步的。
——PLaT architects(北京普拉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合伙人   柳承甫
  以下文字节选自《设计面面观-中日韩三国建筑师畅谈建筑那些事》采访实录  设计面面观:在日本和韩国,年轻设计师的生存状态是怎样的?  任亚鹏:在日本,学习建筑设计的学生在毕业第一年都是戴着安全帽在工地进行现场的学习。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在进入社会初期是相当辛苦的。  前田聪志:学习建筑的学生毕业后一般有三个选择,第一个是建筑事务所,大概是十个人左右,这个比较多;第二个是上百人的建筑事务所;第三个是施工单位。对于建筑师来说,经常熬夜是很辛苦的,但是会有一种梦想的力量作动力。  设计面面观:在中国工作与在日本和韩国有什么不同?  前田聪志:在日本,建筑师通常是一个综合型的角色,一个建筑师的成才期在十到十五年左右。一个项目,从方案到监工,是由建筑师全权负责的,这是一个综合型的工作。在中国,因为规模比较大,所以建筑、装饰都要分开来做。  任亚鹏:现阶段我们国家的在建筑行业内部的细分可能会更明确一些。  柳承甫:在韩国的情况是在整体的结构上跟中国是相似的,但是在内部管理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是和日本接近的。  设计面面观:在日本和韩国,城镇化的建设道路是怎么过渡的?  前田聪志:日本的规划是从明治维新,西方思想的传入开始的。从五十年代的经济高度成长期开始,城镇化一下就发展起来了,慢慢的,郊区的文化没落了,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村慢慢消失,住宅也趋于同一,没有了当地特色的文化。慢慢的随着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多,相伴而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于是人们开始认识到城市也没有那么好,于是开始回迁,重塑当地的文化。日本的城镇化道路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设计面面观:对于古建筑的保护有什么好的建议?  柳承甫:历史传承下来的建筑应该是宝贵的,不应该把这些拆掉再建新的东西。经济是在发展的,但是我们在文化传统和哲学方面应该说是退步的。  前田聪志:对于古建筑,单纯的保护的话,一方面是费用高,另一方面,说实话也很难保护起来。应该考虑的是怎么利用这些古建筑的价值。有人居住才能做到最好的保护,而且会使当地人会认识到自己拥有这么宝贵的文化,并为之感到自豪。  任亚鹏:我们应该更多的思考在历史建筑上进行适应现代生活的改进,尽量多的去完善。保护和发展相结合的辩证观点对于保护古建筑来说应该是个好的途径。  设计面面观:对于现阶段频频出现的建筑质量的问题有什么样的看法?  前田聪志:建筑设计完成后该怎么去落实,这是一个监管的问题。如果落实得好的话,建筑的质量应该不是什么问题。  任亚鹏:应该说每个建筑师对自己的作品都是寄予很高的期望的,都希望做出来的是个完美的东西。但是在中国,一个建筑师对一个项目的主导力可能没有那么强,所以说建筑师对自己的设计的要求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可能得不到表现,这样的话可能就会导致一些建筑质量的问题。  设计面面观:在日本和韩国,对于设计人才的培养都是怎么做的?  前田聪志:我们希望打造那种有想法,有思想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可以做设计工作。最关键的是怎么发挥大家的能力,作为一个团队共同来出成果,就是需要有团队精神。如果太依靠个人能力的话,就会导致这个人离开后,整个团队就没法工作的状态。  柳承甫:想当一个建筑师的话,最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而且这个哲学体系在大的方向上是要适应整个团体的工作的。  任亚鹏:多学习一些其他专业的知识并不会对本专业造成一定的阻碍或者是不良的影响,反而会在一些不经意的时候碰撞出一些好的想法。平时多注意积累,然后再做事的时候把平时看到、学到的东西进行一个整合,集中表现到自己的本专业上。主要是一个思维的发散和多学科穿插的一个结果。  设计面面观:对于中国建筑教育有什么样的看法?与日韩有什么样的差距?  任亚鹏:现在刚毕业的学生都会有大师梦,这样的想法是没错的。但是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大师,而是具有大师精神的人。  差别方面的话还是在于一种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和对专业技能的拓展。尽量去多学、多看一些看似不相关的东西,但是在运用的时候就会集中体现在设计作品中。  前田聪志:在很多方面,想法是想通的。设计就在一个宽松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所以,设计师应该多看、多学一些东西。  柳承甫:建筑师也算是半个艺术家。我想对年轻设计师说的是,不要过于着急,自己的设计是和自己的经验一块成长的。随着自己经历的事情多了,自身的经验就会影响到自己的设计。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