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12月中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同时指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城镇化和市民化齐头并进,会形成巨大的内部需求,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动力。业内专家认为,当前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已到达顶端,新型城镇化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不仅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途径,城镇化将成为未来改革的重要红利,也将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一时间“城镇化”成为了当下最热的词。 现行制度阻碍市民化进程 据官方统计,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1.27%。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个具有标志意义的历史性转变。但我国城镇化的水分不容忽视。国家统计局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显示:外出农民工规模超过1.59亿人,但由于没有城镇户籍,不能享受相应的基本保障和公共服务。除去这部分“被城镇化”的农民工,我国真实城镇化率不到40%。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认为,现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严重阻碍人口市民化进程,户籍制度以及附着在户籍之上的各种福利制度极大地限制了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以东莞虎门镇为例,当地户籍人口10万人,外来人口90万人,而该镇的公共服务均按照10万人的户籍人口数设置,造成巨大的公共服务供给缺口。其次,多层垂直管理的城镇行政体制,跨行政区的城市群合作协调机制缺乏也影响城镇化健康发展。此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滞后也削弱了农民进城落户的能力。在现行《土地管理法》下,农民从农地征用中获得补偿的上限是土地农业产值的30倍,无法从农地征用的巨大增值收益中获得收益,客观上降低了失地农民进城安家落户的能力。
报告建议,开展“宅基地换房”试点,由农民自愿按照规定的置换标准以其宅基地换取城镇住宅。建议允许农民参与保障房建设,按照规划要求以集资方式合作建房。此外,还建议将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并实现全国联网、跨区域异地转移接续和提取制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