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聚焦

设计之旅——大栅栏设计社区开幕

来源:设计邦 阅读:(19446)评论:(11) 收藏:(0)
作为每年北京国际设计周最受欢迎的展区之一,“设计之旅——大栅栏设计社区”于9月23日在劝业场开幕,活动持续至10月7日。
  9月23日,北京。   作为每年北京国际设计周最受欢迎的展区之一,“设计之旅——大栅栏设计社区”于9月23日在劝业场开幕,活动持续至10月7日。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展期更长,逾120个展览与活动,遍布在10余条胡同的70多个地点中。   大栅栏,是离天安门最近、保留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历史文化街区,通过“大栅栏更新计划”进行旧城改造新模式的探索,五年来的更新计划成果将在杨梅竹斜街120号的主展区呈现;以“三井新社区建设”为主题,系统地介绍大栅栏更新计划从试点阶段过渡到社区建设阶段中社区的空间、经济及文化方面地理论、研究及实践方式;2013年开始至今的“领航员项目”则有了更多的落地实践,夹道杂院改造项目“更生相续·花草堂”让人看到居民参与更新的积极性,谦虚旅舍、内盒胡同为新生后的零散空间再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老北京草根民艺铁艺宫灯、水印木刻画等被赋予现代性、有了全新的表现形式……这些项目成果分布在杨梅竹斜街、炭儿胡同、苕帚胡同、茶儿胡同和延寿街的多个地点,串联起整个社区。
  位于廊坊二条的劝业场是大栅栏设计社区的另外一个主要展区。劝业场由清政府在光绪31年(1905年)设立,原名“京师劝工陈列所”,是京城首幢大型综合商业楼,比久负盛名的天津劝业场还年长二十几岁。劝业场在开业之初,其经营即以“劝吾胞兴,业精于勤,商务发达,场益增新”为宗旨,寄托着实业图强、复兴中国的希望与雄心。110年后的今天,经过操刀巴黎圣母院改造的国际团队及国内专家共同修缮,劝业场焕然一新,将在此举办的“当代生活美学新中势”展览,集结近十年间在新中式美学探索再造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代表性设计师和艺术家,以“心中事”的真实阐述,向观众袒露个人对东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思考;两个展中展,“新中势”和“再生活”则在呈现新生设计力量的同时,也展现国内设计界在手艺新生、非遗保护方面的努力。同时在劝业场设举办的还有多个论坛、工作坊和先锋雅集音乐会,劝业场再次成为中西交互的实验场和中国文化复兴的见证,劝业精神在此涅槃重生。
劝业场老照片-廊房头条劝业场内景 劝业场老照片-廊房头条劝业场外景 劝业场新照片-内景 劝业场新照片-内景 劝业场新照片-天窗
  继伦敦、米兰、阿姆斯特丹、巴塞罗那之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市成为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主宾城市。奢华是大部分人对于迪拜的唯一印象,黑金石油、超豪华客机与酒店……但迪拜的另一面却鲜有人知,它在沙漠上平地而起的博物馆岛、已连续举办了数年的“艺术迪拜”(ArtDubai)和“设计迪拜”(DesignDays   Dubai),而这次,访客们将在大外廊营8号的继电厂厂房亲自体验富有浓厚中东风情的迪拜设计展。   由荷兰王国驻华大使馆与荷兰创意产业基金汇赞助的“未来城市实验室:培蕴之屋”将在三井胡同21号展出。在这个城市化的时代,我们如何健康快乐地居住在城市中?我们该如何培育城市,为其提供洁净的空气、水、能源和食品?加入“培蕴之屋”寻求答案吧。各类前沿思想将在此汇聚,探讨如何为中国和世界提供可持续的未来。   驻扎在大栅栏设计社区的商户们也将一如既往在设计周期间带来特别活动,铃木商店的纸塑艺术家鲁艺个展、Triple-Major的五周年特别展览、夏木的“苎麻的剩余价值”邀请展……位于樱桃胡同的天陶菜市场是位于大栅栏腹地的一个普通的市民菜市场,去年设计周期间大栅栏跨界中心首次利用这个特别的场地举办了一场热闹非凡的开幕派对,融合了表演和市集,让本地居民、参展设计师和游客深刻体会到大栅栏的包容和独特气质。今年这里将继续为大家呈现开幕派对和“大栅栏市集——天陶菜市场系列”活动,以此为基地,大栅栏跨界中心将与多个独立设计、创意和专业市集平台合作,举办不同场次不同主题的市集活动。
Triple-Major的五周年特别展览 夏木的“苎麻的剩余价值”
  2015年的“设计之旅——大栅栏设计社区”,是北京国际设计周与大栅栏合作进一步提升与深化,上万个参与者、团体、机构、在地居民及商家共同参与,涵盖设计集群、工作坊、论坛、临时店、展览、艺术装置等诸多活动形式,覆盖面积北起劝业场,南至大外廊营胡同。在坚持了前四年“设计走进大栅栏”、“设计牵手大栅栏”、“设计复兴大栅栏”、“大栅栏设计社区”主题连贯性基础上,结合大栅栏更新计划推进的步骤,杨梅竹模式及三井新社区的实施,通过融合多元力量,构建设计社区新活力,推进大栅栏的发展。这里发生的一切,关乎城市,关乎生活。   最后,别忘了在设计之旅结束时带走一些“来自大栅栏的礼物”。设计周期间设立于杨梅竹斜街79号的“大栅栏信息中心”(DSL-HUB)里除了有每天活动的预告,还有精美的大栅栏出版物、以及个性十足的书签、瓷器、布包、T恤、丝袜等,把对老北京胡同的美好回忆带回家。
  关于大栅栏更新计划   直到五十年前,大栅栏在她六百年历史里,一直都是北京最繁华的商业、文化和娱乐中心。近年来,尽管经受着经济、建筑及社区环境的整体衰败,在天安门广场西南角这片居住着5.5万人口、极高人口密度的一平方多公里的区域内,依然可以辨认出无数历史遗存,并每天吸引大量游客到访。
  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旧城改造,一直未找到一种适合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模式。大栅栏的保护、整治与复兴也面临同样的难题:日益增高的人口疏解及搬迁腾退成为一大难题,同时难以找到一种与在地居民共同进行社区共建的方式,以及复杂严格的历史风貌保护控制,使得这片地区难以释放出成规模的有效空间进行产业引入,无法形成有效运作模式支撑区域保护发展,改善民生、社区共建、风貌保护、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取得平衡——这也使得原住民在保护和发展区域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区域本已落后的生活、社会与经济环境条件继续恶化。   在北京市文化历史保护区政策的指导和西城区区政府的支持下,北京大栅栏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及北京大栅栏琉璃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区域保护与复兴的实施主体,以新的模式进行大栅栏的更新保护工作。新模式的重要特点之一,即改变“大片区域整体搬迁、重新规划建设”的刚性方式,转变为在区域整体系统考虑的情况下,按照“微循环”及有机更新的方式进行更加灵活、更具弹性的节点和网络式软性规划,视大栅栏为互相关联的社会、历史、文化与城市空间脉络。散布其间的院落、街巷,通过与居民的多种合作,都可进行有效的群落节点簇式改造,并产生网络化触发效应,以点的改造带动线、面的长远变化。这样不仅可以避免等待成片区域腾退完毕、或产权关系完全变更清晰后才开始城市更新的迟缓步骤,更重要的是,将“单一主体实施全部区域改造”的被动状态,化为“居民自觉自愿、社会资源共同参与”的主动改造前景,将大栅栏建设成为新老居民、传统与新兴业态相互混合、不断更新、和合共生的社区,复兴大栅栏本该有的繁荣景象。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