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红星奖专区

【设计课程】杜晓丹:创新设计——系统设计思维

非常设计师网网友2015-08-13 10:21:34

声明:本文由非常设计师网网友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设计师网:010-85871002
  工业设计要具备系统的思维,向内深入到产品的功能定义,向外拓展到环境秩序。针对设计思维,非常设计师网就为大家分享一下灏域联华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杜晓丹的创新...
  工业设计要具备系统的思维,向内深入到产品的功能定义,向外拓展到环境秩序,才能脱离外观的局限,将美学和艺术融入到更大的领域,影响到更多的人类行为。针对设计思维,非常设计师网就为大家分享一下灏域联华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及总经理杜晓丹的“创新设计——系统设计思维”
灏域联华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及总经理  杜晓丹  
 
  以下文字节选自由非常设计师网与红星奖联合出品的【非常设计公开课】杜晓丹:创新设计——系统设计思维
  
  系统设计思维在工业设计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系统设计思维在各个行业的创新活动中经常用到,产品设计和产品开发也经常会使用这种设计方式,系统设计思维在工业设计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什么是好的设计?产品设计主要是为了用,联想到70,80年代所用的一些产品,它们能够用但是不够好看。以前用的灯就是一个灯泡一根灯绳这样简单的组合方式,之后的灯在材料、颜色、使用方式上会有更多的选择,注入了更多设计元素,慢慢把产品转变的既好看又好用,这是一个产品设计的过程。接下来产品设计会进入更深的领域,产品的功能更加细分化,可以分出各种用途的灯具,比如床头灯的用途可以用来在床头看书,夜间起床穿鞋,再往后则会产生很多智能控制的灯,这些整体照明都考虑了系统设计的概念和系统设计的思维。
  可见的是,在照明的技术出现之后,后面的演变都是设计活动所驱动的,技术由一个个体进化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所以我们说设计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它的目的是为物品的使用过程服务,以及它们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所构成的系统,让它建立起方方面面的品质。因此设计的对象其实就是系统本身,我们所谓的产品设计也是系统中的产品设计,没有任何一个产品可以脱离系统独立存在。因此我们评价一个系统的好坏,不能单一考量产品外观好不好看,而是要考虑产品所处的年代、技术条件、自然条件、生产条件、生产能力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各个方面。
 
  设计和技术之间的关系
  我们这些设计师一直有一个困惑,“设计是不是只能从属于技术?而技术起到先导的作用?”其实设计和技术都能引导创新,只是方式不一样,最终谁最能抓住用户的心谁就最有话语权,就能够主导创新的进程。德国早在1993年就研制了停车的装置系统,现在我们也发现停车是一个很大的困难,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我们在各大城市中使用的一个方式是德国在很早以前就建造的管理系统,叫做“停车引导系统”,当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它在停车场会显示一些停车内部的信息,满、空闲、关闭,通过这些显示牌可以引导驾车者提前使用停车场,把车子指向一个空闲的停车位。这个系统已经是很老的系统了,面临着被改造。随着智能汽车的出现,驾驶员也可以在车内通过电子系统接收到整个停车场的信息,这个设计使用了传统的GPS定位技术,却让车主进一步节省了路途的时间和等待的时间。
 
  怎样看待设计和技术的关系?实际上技术和设计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要发挥价值就离不开对方,彼此是一个互补互助的关系。系统构成的逻辑恰恰是由技术和设计这两者的力量决定的,在不同的时期,设计和技术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给设计起到了推广的作用,在那种情况下,设计是引导技术发展的。近代文明都是由技术所引导的,比如蒸汽机的技术、电器的技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等;这些技术从实验室诞生,然后到它具备了一些功能能被人使用后,需要一定的时间,只有当技术达到一定程度后,设计的作用才会开始显现。简单的说,设计可以将技术作为一个基本单元,像搭积木一样将单元整合成一个功能体,最终形成一个整体感很强的,独立的单元体组合关系,这就是系统。
 
  设计不是从表面开始,而是从系统架构开始
  组合的关系是非常繁琐和复杂的,设计需要结合方方面面的条件,最终产品需要达到多种的功能。这些功能都要形成一个完整、协调、统一的关系。举个例子,米格-25战斗机是前苏联研究的一款非常优秀的战斗机,当时它跟美国相抗衡,虽然它在各个零部件的研发和性能方面都比不上美国,但是设计学考虑的是整体的性能和系统的设计。它能够在战斗机的升降、应急反应、速度各个方面做到世界一流,这就是好的系统性的设计。不是单体做的有多好,而是组合做的好,这就是一个优秀设计的典范。
 
  产品无论大小,都是由一个系统组成。小到u盘,大到航天飞机,这些产品的开发都是系统化、模数化、多学科多专业的交叉化的结果,优秀的产品设计是由内到外的设计过程,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粉饰上。设计美感实际上是逻辑美感,是结构上的美感,这种美感是最自然的,设计最终是通过结构和功能实现设计价值。结构和功能构成了系统的基本要素,这也是我们所追求的设计和系统的关系。工业设计的活动就是要协调这些内在的关系,就像一个自然生长的人体,大自然就是设计师,它让人的身体逐渐进化的最优化最完美,满足各种功能和需求,这也就是一个设计组织的过程。工业设计在产品设计的系统再造中也起到同样的作用,要将用户与所要设计的产品以及产品所处的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去研究。让系统在以人为中心的方向上去演绎,这是我们最应该去做的,也最能体现价值的工作。
 
  我们要做一个服务器类的产品项目,怎样把这个产品做的与众不同并与对手拉开档次呢?怎样形成自己的特点和美感呢?这个产品是利用两台冰柜的机柜来组成的结构系统,设计师在做设计的时候,因为结构的限制没有发挥的余地,只能在外观上去做颜色和形状上的尝试,所有的尝试都非常类似,没有起到区别的作用。我们都在这个项目上陷入了一个误区,差异和不同只是在表面上做文章,实际上我们忽略了真正的产品设计和创新恰恰是在内部。我们的设计应该从内部开始往外设计,产品是性格,我们要把它的个性和性格特征抓出来。
 
  这款产品最终按照我们的思路重新做了系统的加工,把它由两台标准的服务器机位变成一台定制化的服务器机位。定制化机位和标准的尺寸完全不同,我们还将它内部的各种功能模块澄清,梳理,按照最合理的架构进行了设计。把它的风道、散热、维护方式都做了相应的调整,在用户使用和操作上进行了很大的提升。在这个设计上我们结合了功能、用户的使用、对产品的性格特征的把握,最终形成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产品。这款产品最终实现了我们的目标,与业界竞争对手的产品拉开了档次,打破了同质化。
 
  从这个项目能了解到:设计师做产品的方案设计不是从表面开始,而是从系统架构开始。你首先要理解系统架构是怎样的,产品的性能和功能是怎样的,以及这个产品在系统网络中的地位。这个产品的价值体现在哪里?这就是这个产品的主要特征。我们还要去了解怎样跟项目中硬件的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打交道,怎样去了解它们的想法,让我们的理解融入到产品中去。在方案设计中遵循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只有这样才能让产品从里往外进行创新。
 
  我认识一个专门做路由器产品的设计师,后来他被调到了数据中心做数据机房的系统设计。因为这个转变很大,我很好奇他怎么运用原来的设计经验处理数据机房的系统设计,但他和我说的话让我对系统设计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他说:“实际上设计机房的架构设计和做一个具体的产品的思路是一样的,这种设计思维就是把对一个物品的设计提升到了系统的层面上而已。我做路由器产品时也要考虑具体的构建、结构、布局以及它的散热通道和电磁屏蔽,数据机房的设计只是体量放大了,你可以把数据机房整个看成一个大的机箱,所有的机柜当成一个模块,机柜里的设备当成一个芯片,这样来理解,实际上我们是在做一个系统设计,只是这个系统更大了而已。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在系统设计当中是有几个层面的,大的系统设计包括小的系统,小的系统下面还有它的自系统。方法都是一样的,我们用系统的思维方式解析这些复杂的产品和系统。设计创新的目的就是创造市场新的使用价值,按照价值的维度我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来源于对现有产品的设计,我们叫改良性设计,另一种价值是对人们行为习惯的设计再造,我们就称为创新。这种创新型的设计比前者影响要大很多。因为它涉及到更大的系统,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习惯。
  自打人类会使用工具以来,目前的这些系统恰恰就是人类使用的最大的工具。手机,一个独立的产品,一个小系统,其实它只是大系统的一小部分,因为在大系统中还有很多设备,比如基站、天线、交换机、路由器等,它们汇聚成一个庞大的通讯系统,有这样一个系统消费者才能体会到通话的服务。乔布斯率先使用了苹果系统这样一个模式后,我们会享受到更多系统带来的服务。如果说我们是在使用手机,不如说我们是在使用一个庞大的系统。现在人类还在系统中发展和建立标准,继续拓展系统服务的质量,降低系统的运营成本,同时也规范人类的使用行为。作为设计师,我们应该习惯去理解、了解、分析这些公共设施和系统。比如城市中的交通系统和移动通讯系统,尽管这些系统很庞大,但是跟我们却息息相关,因为我们设计的每一款产品都属于系统的一部分。
 
  在做过产品外围系统的分析后,通过设计师敏感的视点能够找到一些设计的突破口。有一个资深的设计师的感悟我觉得很有道理,他说:“如果你想设计现代市场已经有的产品,那你就需要和这些产品的用户打交道,去了解现在的用户的需求和对产品的意见。如果你想设计现代市场没有的产品,那就不能凭借现有的产品需求,而要去洞察用户潜在的需求,从用户所习惯的外围的设计入手,去了解系统中的弱点。”因为用户不习惯给你提一些脱离现在习惯和环境的意见和新的需求点,他们习惯于现有系统给予的一些选择,好还是不好。举个例子,北京和上海这样一些大城市的交通都面临着承载不足的问题,尽管这些交通系统也是按照德国这样一些先进国家的技术标准建的,它们涉及到机车、隧道、人流疏导等等,但是现在依然凸显了问题,人们找不出问题点在哪里,但是作为专业的设计师,应该从系统中去分析原因。首先,国情不同,尽管中国引进了国外先进的规范和标准,但是需求不一样,北京和柏林的人口比例是7:1,这样悬殊的承载需求采用一种标准的机车是很难解决问题的。这就可以看出,我们在引进系统和做系统的规划的时候要遵循设计方法,遵循用户中心的设计理念。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城市系统也会更新换代,在这之中,设计和技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技术形成单点突破,突破一旦形成,设计就开始发挥它的作用。设计的优势就是不断寻找新的适用点,打破系统当中不符合人类行为习惯和人类健康发展的问题点,并运用新的技术加以改进或者实现颠覆,进而建立新的平衡和系统。
 
  工业设计需要具备系统的设计思维
 
  在未来会非常稀缺具备各种专业能力,能够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和系统设计人才,这些人才将成为社会创新主体和设计的核心。系统设计师看到问题的视野影响的范围要宽泛的多,可利用的手段和工具也很多,具备更广泛的知识素养,包括社会文化、心理、美学、艺术、技术等多种技能。并不是说每一个工业设计师都有必要去成为一个系统设计师,工业设计师的本质工作也是不可替代的,但是工业设计师在做自己的本职工作的时候需要有系统思维的能力,用这种方式方法进行产品设计。设计师就像演员,系统设计师就像导演,一个片子拍的好不好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演员,而是导演。
  设计师如何运用系统设计的方法去解决具体的设计问题。我们强调的是工业设计需要具备系统的设计思维,向内要深入到产品的功能定义,向外要拓展到环境、秩序、产品外围系统,只有这样才能脱离对外观的局限,将美学和艺术融入到更大的领域,影响更多的人类行为。平板电视的设计实际上就是采用了外围系统的元素加入到产品设计中,平板电视的底座设计成扁平化可折叠的,就是考虑到在海外运输采用集装箱,要求在很小的空间内放更多的产品,这就出现了需求,底座的扁平化可折叠的设计就诞生了。一个好的产品设计是能够最大限度赋予它适合的使用和适合的环境,最大限度的将产品单一的功能归纳为有序的系统当中,整合到整个外部环境中,使外部整个的空间、时间、安排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保证产品能在系统中形成统一性和适用性。
  最近我看到一个德国设计的立体停车场,整个方案能够支撑15台车的存放,在5天之类快速组装完成,但是它占地面积只有两台车那么大,这个设计是颠覆性的。这个设计其实不复杂,我们也能做,但是为什么是德国设计师率先设计出来的呢?这就是问题。我们往往要看到实物才敢说这样的话,没有这个实物时却没有人敢尝试去做。首先我觉得是设计师不敢想,即使设计师想出来了工程师也不一定敢做,做出来后领导不一定敢批,即使批了,到了检测部门也不一定能够让你顺利生产。这是一系列的问题,不是某一个环节的问题,去掉一个环节,事情都做不成。为什么我们有这么多不敢,主要还是缺少系统的认知和系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每个人都固守在自己熟悉的领域,缺乏对其他专业领域的了解,也缺乏协同合作,这样就无法形成系统的解决方案,无法对一个新的产品和应用形成全面的评估,就没有胆量把它实现出来。所以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企业对工业设计运用的成熟度不在于设计了多少产品,有多大规模和多大产值,而在于工业设计活动对行业渗透的深度和广度,系统设计的思维恰恰能够帮助我们这一点,把工业设计的创造创新的手段带到更多产品的系统当中去解决更大的问题。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