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亚洲商业活动的发展变得日益频繁、人口数量不断激增以及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速,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变得迫在眉睫。东南亚国家联盟中的新兴国家以及中国和印度的城市建设节奏正迈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发展时代,预计占到了当今全球市场总额的一半。从业主的角度来看,资源、空间利用率、以及长期经营成本正日益成为规划过程中的三大考量因素。如今,建筑占到了将近一半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量,监管机构正致力于确保业主能够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以及对可持续绿色经济发展的支持使得亚洲有望在发展智能和绿色建筑方面领跑全球。
智能绿色建筑的界定
综合各种定义来看,“智能建筑”指的是拥有相关基础设施和系统以支持信息技术和设施融合以及诸如自带设备办公(BYOD)等员工移动性和趋势的建筑。智能建筑应当能够持续满足建筑内人员的各种需求包括是照明、供暖和制冷、蜂窝移动网络覆盖以及自动化系统的需求。此外,智能建筑还应当具备“响应空间占用率”的功能。
与此同时,“绿色建筑”还应当从建筑设计、施工到运营的整个建筑生命周期方面来考虑。比如该地点应该拥有良好采光和水源、施工所使用的材料性质,以及在运营过程中实现资源使用量最少化所需的政策和系统。
智能绿色建筑在亚洲的发展情况
与全球其他地区相比,美国和欧洲拥有大型、历史悠久的老建筑,这些建筑很难被改变或进行智能修缮。而在亚洲的众多市场中,特别是在大型城市之外,拥有充足的空间,有利于加速发展并以富有吸引力的价格为智能绿色建筑提供最新的卓越技术。
整体来说,亚洲国家在采纳智能和绿色建筑方面处于不同的阶段。对于绿色智能建筑的需求是多元化的。拥有前瞻性思维的政府已开始制定政策和战略来推广智能技术,能源成本日益上涨,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在发达经济体中尤为明显),所有这些都推动着智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同时,在跨国公司不断涌入亚洲市场并且其影响力和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他们也为亚洲市场引进了欧美地区的绿色建筑标准,这也助推了绿色建筑这一趋势在亚洲的发展。
在亚洲地区的新加坡、香港、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他们在绿色建筑领域有着前瞻性的观点。一份IDC报告指出,从2012年末到2020年,亚洲地区对于智能建筑的需求将增长三倍,每年由60亿美元增长至200亿美元,而这些国家就是报告中的典型代表。亚洲地区对于建筑控制等具体技术的采纳正以30%至40%的年增长率持续增长。
智能方案将大行其道
早在2005年,新加坡政府就宣布了它们的绿色建筑标志认证举措。在不到十年之后的2014年,有四分之一的新加坡商业建筑存量就获得了绿色建筑标志认证,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80%的绿色建筑标志认证。在这项计划中,新加坡建设局(BCA)可谓功不可没,它一直推动着新加坡智能绿色建筑的发展以及智能建筑解决方案的使用。
新加坡建设局(BCA)曾在他们装有太阳能电池板的三层“零能耗建筑”中,实施了一个智能照明解决方案,从而在已经取得较好节能效果的情况下又将能源使用量降低了超过40%。这增强了行业的信心,让行业见证了智能解决方案是如何使用一个高密度传感器网络来收集居住数据并实现对环境的精细控制的。
作为整体绿色发展举措的一部分,在企业领域,SAP等大型信息技术公司以及大型金融机构和教育机构现在也正在使用智能解决方案。例如,通过成功部署康普的Redwood智能照明解决方案于企业的办公环境中,通过高密度智能传感器网络就能为企业节省大量被浪费的照明能量,节省开支。当今,在全球很多地方,一个员工工作区的平均年成本已经超过了1.3万美元,因此对于客户来说,部署智能解决方案对于帮助他们从时间,地点和方式等三个维度来理解它们所处的办公环境的资源利用情况将会是至关重要的。
智能建筑在中国
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亚洲大国也一直在积极推动智能化产业的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智能楼宇行业发展日臻成熟。目前,中国智能楼宇行业的市场规模已达1000亿元,从业企业至少有3000家。另外,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与保尔森基金会11日共同主办的第四届未来城市研讨会上,中美专家纷纷表示,中国在提升建筑能效方面有着巨大潜力。提高建筑能效能带来巨大经济收益,相关标准的制定和执行非常重要。中国需要加强建筑能源信息的收集和披露,中国在建筑节能方面大有可为。
随着亚洲继续沿着其增长轨迹发展,建造智能和绿色建筑方面的需求已经变得十分重要,而不再是可有可无。应对日益增长的能源和空间成本的方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对同样的能源和空间进行更好、更加智能的利用。该地区在创造一个智能、可持续的未来方面做出了强劲承诺,其未来前景也将是光明的。政府监管机构在这方面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可以通过制定政策和设立榜样来确保公平竞争并影响对这方面技术的采纳。随着创新型公司开始提供一系列的智能和绿色解决方案,这种未来的实现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