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由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中关村中安安防产业发展促进会联合主办,北京蓝盾世纪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北京元美传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非常设计师网、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北京·达福康承办的2016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市场主题《绿色健康 智慧生活》论坛在北京中华世纪坛B段地下一层小剧场盛大举行。来自智慧城市产业投融机构、地产、建筑设计、安防、消防以及大健康相关领域的领导、专家学者等齐聚一堂,火热开聊。
论坛中,来自王和祁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王俊为大家分享了“一切都有关于绿色”的主题演讲。
王和祁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王俊
大家好,很荣幸有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切都有关于绿色”这一主题。在我的演示ppt上,我就画了一个树在上面,大家可能会感觉到非常的“绿色”。关于生态呢?有一点,我们是不可否认的,举个例子,假设把我们的房间涂成整个绿色,居住在那里面,我们不会认为这是一个生态的东西,也不会是一个健康的东西,它只是一个颜色而已。绿色往往赋予更多的意义,它是生动的,有活力的。我搜索百度的时候找到一张照片,发现了一个生态词,生态往往与绿色融为了一体,我们冥冥之中把一个颜色的概念,与一个生态的观念融合在一起了。
今天,我们提出了问题——什么是绿色,为什么需要绿色?手里握着这样一盆绿植照片。我想问的问题,这个绿植跟森林到底有什么不同?很明显,生态系统的概念里,森林肯定是生态的,如果我们在家里面多摆一些这样的花盆,这样的植物在这里,是不是整个家更为生态呢?
有一点是肯定的,在家中的绿植,如果我不给它浇水,放了一段时间,它就会死掉。但对于森林来说,我存在与否,对它完全没有影响。我可以说一个价值概念,我跟它(绿植)的关系是它被我包养了,而我跟他们(森林)的关系是它把我包养了,因为我不可能离开这个自然界,离开这个生态系统的存在。话说回到我的本行,经常我们会看到很多绿墙,在建筑里面筑上一些绿色,这些是不是就更为生态呢?看上去就能能改善空气呢?没错,这些看上去非常舒服,但是这到底属不属于很生态,这应该值得我们去思考。
这里想到一个问题,一个叫做打洞的问题。每个人,每个动物、植物都是跟这种打洞的行为有关系。简单来说,古代就有各种各样的行为,包括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行为,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也会制造这种洞穴,(图片上)这块岩石是我在海边拍的,上面有各种的孔洞,可能是火山爆发,岩石会有这样的密密麻麻的孔洞。但事实上在海边的人会发现在这个岩石上有很多的裸体,长年累月地侵蚀这个岩石。
我过去看,这是珊瑚,珊瑚是被制造出来的那个洞,我相信我们的人类密度达到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城市估计也是这种样子,这种结构。我发现这种结构非常有趣,任何东西都有一个共性,我们打洞没有一个趋势,我不让它死,但是它要活,它要攫取各种各样的食物,吃饱以后还要找,任何东西都会产生这种结构,包括风水的结构,事实上我不要死,还要活,就是我们在一个大盆子里面有一个靠山,有丰富的食物,这样我们才能活下来。如果你去海边,你会看到岩石,有些岩石有的洞很大的,掏了个洞,这个洞长了各种各样的绿植,繁衍和生息,使它的能量活在里面,不会被外面的东西抢。阳光能够使它繁衍和生息。
这是一个螺,这是一块石头,表面上看是石头,实际是生物体造出来的东西,是一个人体的结构,它也是我不要死,要活的结构,首先要产生保护的硬石。我发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我们人体,我们用皮肤去保护,我们有思维抵抗外力,我们需要食物,我们把东西往里面塞,也许才能活下来,活下来才能继续繁殖。这个结构说白了,就是一个字,“力”,一个空间力的产生就是保护,然后通过力去攫取食物。事实上说到设计,不要去设计东西,去观察力的走向,所有的东西都是流动的东西,自然而然形成一种设计的东西。
就像我们设计这样一个东西,设计本身并不是主动设计,我们还没有设计,我们去寻求每一个设计的逻辑,它的力的走向,自然形成的所有的设计,所以我们叫它没有设计。这个是地球,我们发现它有毛细血管,它有能量的流动、有物质的流动,跟人体是一样的,我们发现在整个地球,人所处的地位,整个系统中环绕的一部分,我们只是接到了整个生态中小小的一部分。这是我们看到如何对待于回到生态的本身,我们设计是否具有一个生态性的东西。是否我们的设计有没有跟自然的毛细血管相接,我们有没有跟空气呼吸系统相接,我们的设计有没有跟流动性相接,我想这样的设计产生分散性的东西,而不是被我们包养的这样一个设计。是否具有生态塑造,这是我自己的看法,我们再看一下图片,这是广州,这是北京,是不是很像一个绿色的地上坑出了一个坑洞,你想想地球是一个生命体,像我们的身体一样,你的身体上长了这样一个肿瘤,你会怎么样对待它呢?最后是我总结一下,就是我对于生态和绿色理解就是两句话,第一个必须在正确的地方做正确的事情;第二个,把人和自然结合起来,但它就是一句话,把人和自然结合起来,才是在正确的地方做正确的事情,这是我对绿色的一个观念,谢谢大家!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