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塘县位于川西边陲金沙江中游东岸的川、滇、藏三省区结合部,最早见于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清实录》,系藏语音译,意为“绵羊声坝”,含吉祥之意。
姐妹湖,措普湖最好的点缀
相比措普湖对面的森林,姐妹湖的树木生长得更加茂密。一棵棵冷杉高大挺拔,直冲云天。树枝与树枝之间紧密的交错在一起,天空已经被完全挡住。树木的每一跟躯干上,都挂着密密麻麻的松箩,这种寄生植物对生长环境要求特别高,必须在海拔达到一定高度和空气质量非常好的地方才生长。在这片森林中,松萝随着轻风飘扬,宛如飘逸的帘幕。而“姐妹湖”就隐藏在这些帘幕背后。
“姐妹湖”,藏语名字分别叫“至玛拥措”和“康珠拉措”。相传“至玛拥措”是格萨尔王的一位妃子专门沐浴的地方,而“康珠拉措”是扎金甲博神山上石女流下的眼泪化作的。这两个高山海子犹如两个姐妹一样,永远相依在一起。清澈的湖水与特殊的矿物质交融一起,形成了五彩斑斓的色彩。这两个小湖处于措普湖的北端,如果把措普湖比作一块翡翠,那么这两个小湖就是点缀翡翠的绿松石。
措普沟保护区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它是各种地质景观的一个缩影。它汇集了山川景物的精华,有着难以谚语的名状。这里集雪山、冰川、原始森林、湖泊、河流、峡谷、温泉、草原、瀑布、寺庙为一体。在这片神气的土地上,脚下的没有一寸土地会让你失望。这里景点密布,风光绚丽,有陶渊民笔下“世外桃源”的意景,又有藏人心中“香巴拉”的境界,更有着希尔顿描述的“香格里拉”中的一切。
巴塘弦子舞
婀娜多姿、声名远播的巴塘弦子,是一朵散发着民族特色的艺术奇葩,在藏区和国内外享有盛誉。
“弦子”藏语称“嘎谐”,又称为“谐”、“叶”、“巴叶”等,意为圆圈舞,属藏族三大舞种之一。它流行于西藏东部及云南、四川、青海藏族聚居区,以四川巴塘弦子最为有名。巴塘县地处川滇藏三省(区)结合部,这里古代属白狼国地,白狼国的“白狼歌”是一种诗、乐、舞一体的礼仪歌舞,巴塘弦子为其后世遗风。经千余年的发展,成为藏族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民间歌舞。
巴塘弦子是一种优美抒情的藏族舞蹈,具有“长袖善舞”的特点,表演时,由数名男性持拉弦乐器“毕旺”(胡琴)在队前演奏领舞。其余舞者则和他们一起边歌边舞。
“三步一撩、一步一靠”是巴塘弦子舞的基本律动特点,其含胸、颤膝及长袖的绕、托、撩、盖等动作形成了不同一般的地域舞蹈特色。每逢喜庆佳节,集会野营、劳动之余,人们聚集在“林卡”(林中空地)或坝子跳起弦子舞,男女不拘,人数不限。弦子音乐一般分前奏、间奏、尾声三部分,音乐柔中有刚,优美抒情,节奏富于舞蹈性。
巴塘弦子是巴塘人民智慧的结晶。巴塘弦子舞中积淀着厚重的民族文化,折射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其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有着几千首曲目的巴塘弦子成为了藏族民间音乐的最大宝藏,它是保存最完好的藏族音乐的“活化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