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景观照明

【设计漫谈】造园小品--石灯笼

非常设计师网网友2015-12-30 17:00:53

声明:本文由非常设计师网网友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设计师网:010-85871002
石灯笼最早雏形是中国供佛时点的供灯,有“立式光明”的意思,随着佛教在钦明天皇十三年(552年)传入日本以后,石灯笼的技术也经朝鲜传入日本,在日本得到大量应用,并在世界各国广为
  石灯笼最早雏形是中国供佛时点的供灯,有“立式光明”的意思,随着佛教在钦明天皇十三年(552年)传入日本以后,石灯笼的技术也经朝鲜传入日本,在日本得到大量应用,并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也因此许多人误认为石灯笼是日本独有的园林小品。   石灯笼的历史
 
  最早的灯笼是为了防止风吹灭灯火而制成的用具。室内神龛使用的灯笼是木质框架,而室外的则有坚实的石灯笼,一般都是立在地上的灯幢。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开始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吉利喜庆的氛围。
西汉梁孝王寝园前的石灯笼
  中国的石灯笼最迟出现在汉代,盛行于魏晋南北朝至唐代,见于寺院、庙宇、园林等,五代之后逐渐少见。佛寺一般都在殿堂正前方设置石灯笼,慧炬长明,代表佛的无穷智慧与法力。魏晋至唐,佛教盛行,石灯笼的样式也有所发展,现在仍然可以见到一些当时修建的寺庙中流传下来的石灯笼。
  中国境内现存最早的石灯笼为山西太原童子寺北齐石灯笼。   石灯笼的发展   朝鲜
  三国时代,石灯笼由中国传入朝鲜半岛。朝鲜半岛石灯笼最早见于百济益山弥勒寺。新罗遗迹中有多处石灯笼,当时的新罗崇尚佛教,大量兴建佛寺,寺内设置石灯笼。庆南庆州的佛国寺、浮石寺、法住寺、华严寺中均有见之。朝鲜的石灯笼,结构较厚,有的基座会以传统神话中代表祥瑞的动物为造型。丽水市兴国寺有一石灯笼基座为赑屃造型,而忠州青龙寺址普觉国师塔旁狮子石灯笼则以狮子为基座。
  除了见于寺庙、园林外,还有用于陵墓建筑,如高丽恭愍王陵的石灯笼。   日本
  日本石灯笼是由中国唐代经朝鲜半岛传入。奈良时代(公元710~794年)起,日本在修建寺院时就开始在寺院的正面建造石灯笼以保护向寺院所献的灯火,日本现存的最古老的石灯笼是奈良时代的当麻寺石灯笼,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到了平安时代(公元7794~1192年),神社中也有了同类的石灯笼。现在日本神社、寺院和旧街道依然有为数众多的固定式石灯笼。
  镰仓时代(1192-1333年),近畿地方寺院和神社之内的石灯笼已经很普遍了,且把古代在室内的献灯笼也移到室外的庭园之中,作为庭园的照明和点缀。许多的新建寺院和神社也以有这些古代的献灯笼而显示自身寺院和神社历史的源远流长。
  室町时代(1393-1573年),大量的原来在寺院佛前的献灯笼陆续被移到了神社建筑之前。但是,这种石灯笼由寺院走向神社的普及行动,最终因为石灯笼易引起建筑火灾,而被寺院和神社所废止。建筑与石灯笼的结合到了尾声,但是,园林与石灯笼的结合却得到长足的发展。把室内供灯变成室外园灯的做法不仅经受住了实践的考验,而且渐渐取得大众的认同。
  室町末期茶道创立之时,它被茶人发现,用以夜间在曲折的道路上作为行进过程中的照明,从而成为茶庭中必不可少的小品。于是,被神社和佛堂废弃的灯笼堂而皇之地在茶庭中站立。
利休式石灯笼  
  桃山时代(1573-1603年),茶道盛行,茶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不仅一大批的茶道大师陆续涌现,而且一大批的茶庭陆续涌现。千利休(1522-1591年,桃山时代茶道和茶庭大师)、古田织部(1544-1615年,桃山时代战将和造园家)皆以造茶庭闻名于世。根据历代茶道和茶庭大师的一步步更新创作,石灯笼的装饰意义与它的实用意义一样重要。茶道的六匠大都设计了自己所喜欢的石灯笼造形,如千利休形、织部形、绍鸥形、珠光形。
  江户时代(1603-1867年)是石灯笼变形最多和最快的时代。各式各样的形状陆续出现。它不仅在茶庭中大量应用,而且在其他形式的园林中也被大量地引用。特别是在小庭园中,它更是一个标志性的代表物。   越南
  越南的石灯笼多见于汉传佛教寺院佛寺和大型庙宇。除了类似其他地区的形状外,还有些石灯室形状近似覆钵式塔的灯笼,有些会配上数节鼓腹型的竿,多配以塔刹状的宝珠。石灯笼有些竿很长,灯身很高,成对设置,石灯笼竿通常呈方形,有些竿上刻有对联,有些设置在入口处作为楹柱之用。也有些石灯笼的灯室不止一层,呈塔状。一些石灯笼会髹上其他颜色,或以琉璃瓦覆盖幢顶。有些石灯笼会以石狮子代替幢顶。当地一些南传佛教寺院受京族文化影响,也有设置石灯笼,这些石灯笼配有东南亚式屋顶状的幢顶,与东亚式建筑中的石灯笼有明显差异。   石灯笼制式   石灯笼的制式在日本得到丰富和完善,有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最早的石灯笼有几个基本组成部分:
  1.宝顶:日语称宝珠(拟宝珠),是石灯笼幢顶上的洋葱状物。   2.幢顶:日语称“笠”,石灯笼灯室的屋顶部分。以六边形、四边形为主流,但也有圆的“雪见型”。多边形的连线从宝珠下部分延伸出去,最末端突出,称“蕨手”。
  3.灯室:日语称“火袋”,石灯笼的主体,一些装饰性的石灯笼灯室从不点火   4.幢身:日语称“中台”,石灯笼灯室最下部的基础部份,通常有莲座之类的装饰。
  5.竿:石灯笼灯幢下部的长柱子。雪见型石灯笼会省去这一部份。一般是圆柱体,也有四面、六面、八面体。可能有节状饰物,也有人物、动物造型的。   6.基础:石灯笼最下部。以六边形和圆形为主流,也有以瑞兽造型为基座。   以上为早期石灯笼的基本构造,随着时间的发展,石灯笼也演变出各式样式。一般分为:有基座石灯笼、埋地石灯笼、可移动石灯笼、雪见石灯笼、徽轸石灯笼、野面石灯笼等。
  有基座石灯笼以立灯笼为最常见的石灯笼,有基座,笠上有雕花,其下分类众多:
 
  1.蟠龙石灯笼又作盘龙石灯笼,竿上雕有蟠龙图案的石灯笼。
  2.春日石灯笼,以春日大社为名,是神社佛阁常见的石灯笼类型,竿长、火袋高。此类石灯笼一般会设置在园路两旁。需要有固定设施以防地震时摔倒。   3.狮子石灯笼,竿为狮子造型,也有些石灯笼是在竿上较下部份雕上狮子图案。   4.鼓腹型石灯笼,竿较短,分数节,中间部份较宽,如韩国潭阳开仙寺址石灯笼。
  5.柱式石灯笼,高度较高,常作楹柱用,竿呈方柱形,成对摆放,有些会刻有对联。
 
  6.塔型石灯笼,灯室多于一层,呈塔型。   7.覆钵式塔型石灯笼,灯室呈覆钵式塔状,多以塔刹状组件代替宝珠。   8.燃灯塔石灯笼,石灯笼基座及柱较灯室宽,整座呈塔状,如长子县法兴寺石灯笼。
  埋地石灯笼为无基座石灯笼,即没有基座,直接插入土中的石灯笼,一般为以下几类:
  1.织部石灯笼,用来给水钵照明而建,四边形火袋的高度可以调节。织部石灯笼是江户时代的茶人古田织部特别喜爱的一种石灯笼,也由此得名“织部”,但并没有证据显示是古田设计了这种石灯笼。   2.吉利支丹石灯笼是织部石灯笼的一种,石竿上可能刻有十字以及基督教圣人肖像,因此得名。
  3.水萤石灯笼。典型的水萤石灯笼火袋有四个面,其中两个有方形开口,另外两个则是对顶三角形开口。
  4.岬石灯笼,没有基础,一般是在河岸港湾处模拟灯塔而建。
  可移动石灯笼又可称置石灯笼,没有竿和基础,虽然可以放置在地上,但是很难固定。其中包括三光石灯笼,个体很小。“三光”指的是其火袋透光口,此款石灯笼通常模拟日、月、星的形状。三光石灯笼常置于水边,也见于桂离宫。
  雪见石灯笼没有竿和中台,所以很低。主要用来照亮水面,常见的是三足石灯笼,其中一足在陆上,其余两足在水中,也有四足石灯笼。有圆笠的丸雪见和六边形的六角雪见。雪见石灯笼最早出现于桃山时代,现存最古老的雪见石灯笼位于京都桂离宫,其历史可追溯到江户时代。
  徽轸石灯笼为两足,多置于水边,一足在陆上,另一足在水中。
 
  野面石灯笼指的是用未经打磨的粗糙石头制成的石灯笼。 (本文图片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