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聚焦

施耐德电气:全屋互联时代 智能家居设计应突破“单品模式”

来源: 阅读:(310)评论:(0) 收藏:(0)
2022年8月26日 ——根据行业分析机构IDC发布的报告,2021年全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的出货量超过2.2亿台,同比增长9.2%。
  中国北京,2022年8月26日 ——根据行业分析机构IDC发布的报告,2021年全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的出货量超过2.2亿台,同比增长9.2%。IDC分析,家庭中的智能升级是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事实上,随着智能家居走进越来越多人的生活,设计师们也越发关注在家装设计之初将智能家居融入整个空间设计。但据调研发现,关注单一产品、从单点功能解决问题仍为目前智能家居市场的主流,大部分设计师还未能从整体效果呈现的角度来为客户规划智能家居的设置。
 
  大部分设计师对智能家居的理解仍局限于单品
 
  日前,施耐德电气联合行业媒体所做的一项针对设计师调研的结果显示,70%受访者在以往的设计中已经应用过或者向客户推荐过智能家居。大部分受访设计师在推荐智能家居时的主要依据为客户的具体需求,尤其以功能性智能单品为主,比如智能门锁、智能马桶或智能摄像头。但真正的家居智能化应当从屋主的生活状态进行规划,以场景模式联动进行部署。以智能摄像头为例,在具有移动侦测与报警功能的同时,也要能够与其他智能家居产品进行联动,才能真正实现家庭的全方位安全守护。
 
  施耐德电气认为,智能家居单品可以单点化地满足用户在家居生活中的需求,但从长远来看,在缺少系统预设场景的基础下,仅凭多个智能单品的叠加难以到达真正的智能家居程度,难以形成智慧的“生命力”;尤其对于考虑装修或重新装修的用户,则更应将智能家居系统的架设前置纳入家装设计,不仅便于日后对智能设备的管理,也能够让智能家居真正为生活带来便捷与舒适。
 
  另外,根据IDC《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研究·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中显示,在所有智能家居品类中,家庭安全监控设备及温控设备、以及智能照明产品拥有更为明显同比增长率,意味着消费者对这些品类的需求在不断上升,而这些品类的产品对营造室内场景体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趋势下,设计师不仅要关注美学和使用,还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智能家居设计和构建的底层逻辑。
 
  新时代家装设计潮流趋势 :硬装+软装+ 智装
 
  室内设计被定义为 “是人与环境的联系,是人类艺术与物质文明的结合”。智能家居作为现代物质文明的成果之一,正在通过科技手段来加深人们对环境与艺术的感受。智能设备除了外形、颜色等可视因素会影响家居设计的美感,设备之间的联通程度也会影响住户对居住环境的感知。
 
  天猫也曾发布消费趋势数据指出,2021年天猫平台上的全屋智能行业销量有较高速增,消费者们不再满足于“单品智能”,而是向“场景智能”、“全屋智能”过渡升级。在新的家装趋势下,设计师的方案除了包括硬装和软装,还需要考虑智能家居的融合,这也要求设计师要对智能家居有完整的了解。
 
  以施耐德电气Wiser智能家居系统为例,它既包括Zigbee无线协议也包括KNX有线协议,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接入并控制多种智能设备。同时,因为它实现的是底层的智能互联,涵盖了照明情景、舒适环境、安全安防、能源管理四大应用场景,有助于设计师基于对客户生活方式和需求的了解,为用户打造量身定制的场景化智能设计。
 
 
  为了让更多设计师了解智能家居在家装中的应用与设计,施耐德电气面向设计师群体开展了多次设计师沙龙活动。另外,施耐德电气还通过智能设计大奖、项目联合打造等活动挖掘智能家居设计的精英力量。施耐德电气联合《室内设计》中文版举办的ID智能家居设计大赛至今已开展了第三届赛事,每年都会吸引众多室内设计师针对智能家居系统与美学设计的融合提出自己的方案,许多经典的案例也由此诞生,ID智能家居设计大赛也逐渐成为国内有号召力的智能家居设计交流平台。
 
  2022年ID智能家居设计大赛已于7月震撼开启,今年的参赛类别分为普通住宅、别墅大平层、商用建筑,并分别设置小户型奖、大户型奖和创新设计奖。期待更多对智能家居有想法的设计师参与其中,与施耐德电气一道加速智能家居市场的优化升级。
 
  关于施耐德电气
 
  施耐德电气的宗旨,是赋能所有人对能源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推动人类进步与可持续的共同发展。我们称之为 Life Is On。
 
  我们的使命是成为您实现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伙伴。
 
  我们推动数字化转型,服务于家居、楼宇、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和工业市场。我们通过集成世界领先的工艺和能源管理技术,从终端到云的互联互通产品、控制、软件和服务,贯穿业务全生命周期,实现整合的企业级管理。
 
  我们是一家拥有本土化优势的全球企业,致力于推动开放的技术及合作伙伴生态圈,积极践行有意义、包容和赋能的共同价值观。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