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培训与活动

“聚落”视野下的搭建练习

来源:非常设计师网 阅读:(22172)评论:(11) 收藏:(0)
2015年5月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建造基础一”课程,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在教学楼里中改造“一立方米”空间,通过设计并亲手制作,完成对微环境的再造。
  2.《迭嶂》(周奇/胡佳茵/孙昆仑/宋昀橦/王丁同)   指导老师:刘文豹   尺寸材料:1.5cm欧松板   设计说明:以单元组合形式呼应周边环境,开放拼接的可能性满足人坐,躺,依靠,交流的需求。横向节奏与走廊的流动功能呼应,立面叠加丰富功能,侧面的错位打破了单位对外形的限制。
   迭嶂是根据建筑学院九楼天光处的自然光源和走廊休息区的地理位置为基础搭建的。所选取的位置是教学空间中比较宽敞明亮的部分,原本具有倚靠和通过的空间 功能,我们的设计是要开发这个地区的更多空间可能性,提供公共场合的坐、躺、倚靠、交谈和阅读的功能,为人们带来全新的空间体验。   出于对原有空间状态的维护和痛彻感的保持,我们选择了平面板件进行折板构件的思路,这样既能形成较为丰富的空间形体以及完成使用上的需求,又能带来耳目一新的空间感受,组成比较美观的空间形体。   通过考虑我们选择了直角梯形构建,通过长边短边的交错配合形成自然的空间转折,使形体在空间上不单一呆板。立面上使用三角形的搭接方式安全稳固。增加作品的强度和韧性,以完成具体使用的目标。   在材料上,我们选择了1.5cm的欧松板,这种材料具有环保和高韧性的特点,可以很好的满足人们坐、躺等动作。并且,欧松板和太阳光,以及建筑学院晚上的的灯光具有很好的交互效果,暖黄色的作品很有亲和感,容易使人产生想要使用想要了解的感觉。    在搭接方式上,我们选择了角铁和钉枪配合的方式,使作品稳固满足承重需求,因为要有人切身体验感受作品,所以承重和稳定性要有绝对的保证,经过多次实验 我们认为这种方式可以满足我们的基本要求。作品落成后,我们发现,伴随着美院毕业展,来美院观光的游客很多,在看展劳累后,很多人都会选择在我们的作品上 休息调整或者拍照留念。总的来说,作品在使用率和感官、空间体验上都基本实现了我们的预期目标。   3.《光律》(童雨佳/黄心依/吴子旸/殷子遷)   指导老师:刘文豹   尺寸材料:4.2m*1.8m*2.5m、牛皮纸管/密度板   设计说明:该设计以光为核心,以管心态本身具有的传导特性为出发点,通过管的错落排列和同步的光装置带来律动的势,光的跟随强调人在行走中的价值,光同时也作为行进的轨迹,是和光的生、灭和再生的对话。
  光律,指光与律动,该创意装置是搭建本体和光装置的结合,给通过者独特的行走体验。    装置通过大量管的错落来营造出一种律动的势,当人在其中游走时,装置顶部的光是跟随着行走而同步点亮的,利用管子的高差而导致光在管侧壁上的投射来深化 效果,不同的区域会有不同的色温,光也是作为人的在空间漫步时的行进轨迹,给原本单纯的通过空间带来更加有意思的体验。   首先我们是以管状材料为出发点进行思维发散的,我们最后选择了管的传导性,所以为了保证它传导的纯粹性,我们选择了一个轴向的排列。选择牛皮纸质是因为相对其他管材,它便于加工,口径有更多选择,而且视觉效果也更好,密度板的颜色也和它呼应的比较好。    装置搭建原理是,我们一共有800个纸筒原件,尺寸从20cm到2m5的固定的六种尺寸。我们先把每15-20个纸筒分为一个小单元,小单元内部使用胶 粘,然后小单元之间的连接使用螺栓、螺丝钉和铁丝固定。然后确定了支撑点的位置,然后从最高的支撑筒开始往四周连接成几个大单元,最后在大单元相互之间固 定。这种混合的连接方式是课程时间短和搭建强度的一个折中的处理。   光装置的原理是,地面上铺装的密度板内部有两层锡纸和压簧,当人走 上去的时候,三合板里的压簧发生形变,锡纸相接触就会连通电路,电路是沿着最长的纸筒一直往上的,然后就会点亮上方12V的LED灯带,这样灯光就会和行 走同步。我们在这个光装置的概念实施上花了很多精力,最终的结果也比较好。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