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小区是否真的可以解决交通拥堵

来源:非常设计师网 阅读:(18414)评论:(0) 收藏:(0)
我国将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
  要说近来最热门的话题,估计就是住建部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 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我国将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另外要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建设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这条消息一出,就像是在热油锅里加水,炸了窝了,网上一片骂声,揶揄调侃也不乏其数。不过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么多反对的声音呢?首先我们得从历史中来解读这一现象。
 
  就拿北京举例来说吧,这里得先看一张图,这是北京政府在1973年中为北京今后建设做出的规划。从图中我们看出,风格是前苏联建设莫斯科那样的从中心向四周发展的趋势,然后通过环线道路方便城市的通行,也就是说那时候就已经规划建设三环四环五环了,不过如果仔细看在那个年代,北京出了二环就已经被规划为郊区了。但是在那个年代,那个历史背景下,人们完全没有想到北京发展的速度可以如此之快,现在五环以内都可以算是城区,也就是说现在北京发展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当时规划所预想到的。这是问题之一,就是为什么我们北京现在交通如此糟糕的原因。
  北京城市规划中,交通主要道路相隔基本上得有400米,并且在北京发展中,道路习惯正南正北街区方方正正,理论上说,每一个街区完全封闭,那么所有车辆都必须在交通主干道汇总。在这里就得讲一个小编自己的经历,我从小在北京长大,并且在法国有着七年的留学经验,当时刚到国外的时候完全不适应国外的道路,大城市里最宽最宽的道路也就六排车道,许多都是羊肠小道,有许多只能通过一排车的单行道,“高峰时期不得堵死?”这是我当时的疑问。后来发现,真正堵车的地方只有交通主干道,越宽的道路越容易堵,不过不会堵的水泄不通。于是我就开始研究了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
东三环周边道路 巴黎凯旋门周边道路  
  首先主干道之间相隔基本只有200米,并且道路两旁的单行线小道路,可以完美的分担主干道的车流压力,以至于主干道上不会有过多的车辆。事实上有许多的住户就住在道路两旁,事实上几条主干道所包围的街区,就像是一个小区,只不过不是封闭的小区。
 
  让我们把视线拉回北京,在上个世纪建设的众多小区中,很少的小区可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封闭,其中每个小区都有三个以上的出入口,以至于小区中的道路可以分担一部分城市主干道的压力,并且在那时小区中的绿地和道路通常是归街道居委会管理。不过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房地产行业大火,封闭式小区以优良的环境以及放心的治安被人们所接受。小区中的道路也归业主所有,管理归物业公司。随着随着越来越多的封闭式小区建立,大型社区的道路就越来越宽,主干道有时候会出现八车道的道路。到了2008年,为了保证北京在奥运期间的治安,所有北京小区都被改造为封闭式小区,于是北京交通的拥堵时代就到来了。
  没有了小区中的道路为主干道分担压力,主干道已经承受不住如此重大的负荷,拥堵变成了家常便饭。动辄三四个小时的拥堵,让人们调侃北京三环为北京最大的停车场。事实上,将封闭式小区改造为开放式小区,从理论上来说是对城市有益的,因为北京其实就是一个从开放式小区时代到封闭式小区时代,最后再回到开放式小区时代。不过我们还是要根据中国国情来分析一下这件事情。
 
  与国外不一样的是,中国现有的封闭式小区比国外要多很多,毕竟中国是人口大国。中国每一个小区中居住的人,可以比上国外一个小镇的人口。并且国外的封闭小区的道路肯定不会用于公共交通,因为国外封闭式小区只有一个出入口。如果要将中国封闭式小区改造为开放式小区,那面临这众多问题,其中如何保证小区中的治安,小区中的道路属于业主,如果作为公共道路是否要对业主做出补偿,如果说这些问题并没有解决,那将会有更多的问题。所以在这么多的问题和压力下,群众表示不满的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还是想说开放式小区真的会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