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进化论

非常设计师网网友2015-02-26 17:45:51

声明:本文由非常设计师网网友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设计师网:010-85871002
中国文化历来重视“入口”而轻“出口”,耻于谈厕,不过真的勇士,敢于直面厕所上的中国。
  中国文化历来重视“入口”而轻“出口”,耻于谈厕,不过真的勇士,敢于直面厕所上的中国。一般认为,中国最先出现的应该是公厕,而非私厕。是建于道路旁边的厕所,即所谓“路厕”。   早在5000年前的西安半坡村氏族部落遗址里就发现了“路厕”,虽然那不过是一个个土坑。
  从西周到春秋,厕所多与猪圈并排,并且一旦某个坑被放弃,就会让奴隶去填坑。所以厕所是“脏”的这个观点就一代代传了下来。
  也有厕所建在猪圈上面,人的粪便会掉到猪圈里头,据说是为了积粪。自此一直到近代,农村的厕所几乎都是这个形态,在如今许多偏僻的农村仍然能看到这样的厕所。
  这也是中国厕所比之西方的先进之处:直到十六世纪末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英国才有人开始着手做清理工作,而在那之前,粪便要么留在大街小巷,要么直接进入护城河。   当然,这倒并不是出于中国人先进的环保意识,而是粪便从古到今在中国都被当做肥料。   公共厕所在那时达到怎样的规格?   《墨子.备城门》等篇中有“城上五十步一厕所”,城下则“三十步为一圜,高丈,为民溷,垣高十二尺以上”。墨子是守城专家,在城墙上建厕所,是为了让宋城士兵方便大便。在城墙下建的厕叫溷,当城市被围困时,城内人到指定地点使用厕所,以便让粪便得到统一处理,避免到处拉屎造成环境污染,产生瘟疫。   五十步一厕,三十步一溷,这样周到的基础设施估计让今天的城市建设也要汗颜了。
  据考证,公共厕所分男女最迟也在汉代就已出现。古代厕所在很多时候男女共用,只讲“先来后到”,但在陕西汉中市汉台区出土了一件西汉末年王莽时期的明器“绿釉陶厕”,这座陶厕有房顶,从山墙一侧开有两个门。厕所蝒有墙分隔,门外亦有一道短墙,将左右隔开,区分出男厕与女厕。   有趣的是,男女厕位比例上,女厕位不会多于男厕位,这是古代女性外出活动少,社会活跃程度低的反映。
  不过天子诸侯总不能也去上公厕吧?据说他们的厕所是这样的:挖个大坑,深不见底,上面盖上木板或者石板,留出一个或大或小的洞,人就蹲在洞的上方解决。   这种洞绝对不是什么细小的洞,因为《左传》记载:公元前581年的一天中午,晋景公姬獳品尝新麦之后觉得腹胀,便去厕所屙屎,不慎跌进粪坑而死。   姬獳很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殉难于厕所的君主。所以,试图穿越回先秦的人们,还是慎重考虑一下再做决定吧。
  到了汉朝,人们终于聪明地想到了把厕所的坑做小些,“便携式”也渐渐开始出现。这一大步,还要多谢汉高祖刘邦。   刘邦稳坐”中国流氓史“头把交椅,据说他为了节约时间开会,同时也为了不至于掉进厕所中,竟让一个文官把帽子递给他,他背过身去,把帽子倒过来,一会儿,半帽子热气腾腾的尿呈现在众人面前了。   或许是受了他的启发,后世的皇帝们多半用便壶来解决问题。   《西京杂记》上说,汉朝宫廷用玉制成“虎子”,由皇帝的侍从人员拿着,以备皇上随时方便。
  “虎子”后来发展为马桶,只不过这时候的马桶多为“移动式”。   相传西汉时“飞将军”李广射死卧虎,让人铸成虎形的铜质溺具,把小便解在里面,表示对猛虎的蔑视,这就是“虎子”得名的由来。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