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培训与活动

设计教育:竹雕名家作品真伪优劣的识别

非常设计师网网友2014-09-02 15:10:51

声明:本文由非常设计师网网友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设计师网:010-85871002
明清时期的竹雕艺术,共性非常明确:它是以各种造型的竹器为载体,把一幅幅精致的“竹画”,端呈在人们面前

  一、最基本的方法

  是指鉴定的基本操作,要学习、掌握它,也比较容易。  1、看质地  以为明清时期的竹雕家,所用竹材都取自于生长三至四年的竹子,竹的纹理结构细密,嫩老适中。所以,雕刻成器之后,经打磨,其光润、平整,不亚于平整的木纹。  一般来说,凡竹刻器物上老筋毕现的,都无品位,收藏的价值不大。  另外,现存的明清竹雕作品,表面色泽多浅黄或棕黄、棕红。这种色泽的产生,或者是由于当初染过色,但更重要的是上百年来常被人们赏玩摩挲的缘故,就像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用了几十年的竹椅、竹席所呈现的色泽,或棕黄,或棕红,光灿灿的。再仔细考察,我们还会发现,这些竹器上,人体(手、足、躯体)不容易接触到的部位,例如竹席编织交叠而被覆盖的地方,这些地方的色泽与显露部位的色泽不一样,它们之间既有颜色的浓淡之分(两者之间还有过渡色),又有“包装”明显与否的区别。

  假冒的明清竹雕作品,颜色是新染上去的,显得不自然,“包装”更是紧急加工上去的,像新抹上去的一层薄蜡,“火气”大。竹雕画面,凹凸之处的色泽千篇一律,也无浓淡之分,更无过滤色。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